韓愈

朝代:唐朝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內(nèi)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縣),每自稱昌黎韓愈,所以世稱韓昌黎。唐德宗貞元八年(792)進士,貞元末,任監(jiān)察御史,因上書言事,得罪當權(quán)者,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令。憲宗時,他隨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亂,升任刑部侍郎,因上疏反對迎佛骨,被貶為潮州(今廣東潮州)刺史。穆宗時,官至吏部侍郎。韓愈和柳宗元同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的傳統(tǒng),反對六朝以來講究聲律、對仗而忽視內(nèi)容的駢體文,提倡散體,他主張文學的語言要「詞必己出」,「唯陳言之務(wù)去」,對散文的發(fā)展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其文各體兼長,遒勁有力,條理暢達,語言精煉,為司馬遷以后文學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韓愈的詩歌也有特點,氣勢壯闊,筆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他開了「以文為詩」的風氣,對后來的宋詩影響很大。但有些詩流于險怪,是其缺點,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

同時代詩人
盧貞

盧貞,唐代詩人。字子蒙,生卒年不詳。《全唐詩》卷四六三有盧貞小傳云:“盧貞,字子蒙。官河南尹。開成中,為大理卿,終福建觀察使。詩二首。”所錄二首詩為:《和白尚書賦永豐柳》、《和劉夢得歲夜懷友》。《全唐詩》所收二詩及盧貞事跡見宋計有功《唐詩紀事》......

張抃

張抃(?-757)孝昌(今孝感)人。唐朝將領(lǐng)。為張巡屬下裨將。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安祿山叛變,張抃從真源令張巡守雍丘。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安祿山部將尹子奇攻雎陽,張抃又隨張巡協(xié)守該城。旋奉命突圍至彭城,向許叔冀求援,許叔......

朱景玄

朱景玄,唐朝武宗會昌(841-846)時人,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元和初應(yīng)進士舉,曾任咨議,歷翰林學士,官至太子諭德。詩一卷,今存十五首。編撰有〈唐朝名畫錄〉。 〈唐朝名畫錄〉是一部以分品列傳體編寫的斷代畫史,開創(chuàng)歷代畫史編寫的先河,對后代產(chǎn)生......

程彌綸

程彌綸,唐朝人,開寶間進士。《懷魯》是 唐 代詩人 程彌綸 所作詩詞之一。......

盧宗回

盧宗回,生卒年不詳。字望淵,南海(今廣東廣州)人。少時讀書廢寢忘食,善學不倦,同舍生見其所作,嫉之,假他事毆辱。宗回遜謝,恬不與較,由是為鄉(xiāng)黨所重。登元和十年(815年)進士第,官終集賢校理。以父疾歸,卒。事跡散見《唐詩紀事》卷四八、《廣東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