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張籍

韓愈〔唐代〕〔〕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舉頸遙相望。
夜夢多見之,晝思反微茫。
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
想當施手時,巨刃磨天揚。
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
唯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
帝欲長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籠中,使看百鳥翔。
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瑯。
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
流落人間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兩翅,捕逐出八荒。
精誠忽交通,百怪入我腸。
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
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襄。
顧語地上友,經營無太忙。
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李白、杜甫詩文并在,猶如萬丈光芒照耀了詩壇。卻不知輕薄文人愚昧無知,怎么能使用陳舊的詆毀之辭去中傷他們?就像那螞蟻企圖去搖撼大樹,可笑他們也不估量一下自己。雖然我生活在李杜之后,但我常常追思仰慕著他們。晚上也常常夢見他們,醒來想著卻又模糊不清。李白杜甫的文章像大禹劈山治水一樣立下了不朽的勛績,但只留下了一些斧鑿的痕跡,人們已經難以見到當時的治水的運作過程了。遙想當年他們揮動著摩天巨斧,山崖峭壁一下子劈開了,被阻遏的洪水便傾瀉出來,天地間回蕩著山崩地裂的巨響。但就是這樣的兩位夫子,處境卻大抵都冷落困頓;仿佛是天帝為了要他們作詩有所成就,就故意讓他們崛起而又困頓。他們猶如被剪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李白和杜甫的詩歌成就,在盛行王、孟和元、白詩風的中唐時期,往往不被重視,甚至還受到一些人的貶損。韓愈在這首詩中,熱情地贊美李白和杜甫的詩文,表現出高度傾慕之情。在對李、杜詩歌的評價問題上,韓愈要比同時的人高明許多。

  此詩可分為三段。前六句為第一段。作者對李、杜詩文作出了極高的評價,并譏斥“群兒”抵毀前輩是多么無知可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二句,已成為對這兩位偉大詩人的千古定評了。中間二十二句為第二段。力寫對李、杜的欽仰,贊美他們詩歌的高度成就。其中“伊我”十句,作者感嘆生于李、杜之后,只好在夢中瞻仰他們的風采。特別是讀到李、杜天才橫溢的詩篇時,便不禁追想起他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李白和杜甫的詩歌成就,在盛行王、孟和元、白詩風的中唐時期,往往不被重視,甚至還受到一些人的貶損。韓愈在這首詩中,熱情地贊美李白和杜甫的詩文,表現出高度傾慕之情。在對李、杜詩歌的評價問題上,韓愈要比同時的人高明許多。

  此詩可分為三段。前六句為第一段。作者對李、杜詩文作出了極高的評價,并譏斥“群兒”抵毀前輩是多么無知可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二句,已成為對這兩位偉大詩人的千古定評了。中間二十二句為第二段。力寫對李、杜的欽仰,贊美他們詩歌的高度成就。其中“伊我”十句,作者感嘆生于李、杜之后,只好在夢中瞻仰他們的風采。特別是讀到李、杜天才橫溢的詩篇時,便不禁追想起他們興酣落筆的情景。“惟此”六句,感慨李、杜生前不遇。天帝要使詩人永不停止歌唱,便故意給予他們升沉不定的命運。

  “平生”六句,作者嘆惜李、杜的詩文多已散佚。末十二句為第三段。“我愿”八句,寫自己努力去追隨李、杜。詩人希望能生出兩翅,在天地中追尋李、杜詩歌的精神。他最后四句點題。詩人懇切地勸導老朋友張籍不要忙于經營章句,要大力向李、杜學習。

  韓愈在中唐詩壇上,開創了一個重要的流派。葉燮《原詩》說:“韓詩為唐詩之一大變。其力大,其思雄。”詩人以其雄健的筆力,凌厲的氣勢,驅使宇宙萬象進入詩中,表現了宏闊奇偉的藝術境界。這對糾正大歷以來詩壇軟熟淺露的詩風,是有著積極作用的。而《調張籍》就正像詩界異軍突起的一篇宣言,它本身最能體現出韓詩奇崛雄渾的詩風。

  詩人筆勢波瀾壯闊,恣肆縱橫,全詩如長江大河浩浩蕩蕩,奔流直下,而其中又曲折盤旋,激濺飛瀉,變態萬狀。如第二段中,極寫李、杜創作“施手時”情景,氣勢宏偉,境界闊大。突然,筆鋒急轉:“惟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豪情壯氣一變而為感喟蒼涼,所謂“勒奔馬于噓吸之間”,非有極大神力者不能臻此。下邊第三段“我愿”數句,又再作轉折,由李、杜而寫及自己,馳騁于碧海蒼天之中,詩歌的內涵顯得更為深厚。詩人并沒有讓江河橫溢,一往不收,他力束狂瀾,迫使洶涌的流水循著河道前瀉。此詩在命題立意、結構布局、遣詞造句上,處處顯示出作者獨具的匠心。如詩中三個段落,回環相扣,展轉相生。全詩寓縱橫變化于規矩方圓之中,非有極深功力者不能臻此。

  尤可注意的是,詩中充滿了探險入幽的奇思冥想。第一段六句,純為議論。自第二段始,運筆出神入化,簡直令人眼花繚亂。“想當施手時,巨刃磨天揚。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用大禹鑿山導河來形容李、杜下筆為文,這種匪夷所思的奇特的想象,決不是一般詩人所能有的。詩人寫自己對李、杜的追慕是那樣狂熱:“我愿生兩翅,捕逐出八荒。”他長出了如云般的長翮大翼,乘風振奮,出六合,絕浮塵,探索李、杜藝術的精魂。追求的結果是“百怪入我腸”。此“百怪”可真名不虛說,既有“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又有“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襄”。下海上天,想象非常神奇。而且詩人之奇思,雄闊壯麗。韓詩曰奇曰雄,通過此詩可見其風格特色。

  詩人這種神奇的想象,每借助于夸張和比喻的藝術手法,就是前人所盛稱的“以想象出詼詭”。詩人這樣寫那些妄圖詆毀李、杜的輕薄后生:“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設喻貼切,形象生新,后世提煉為成語,早已家喻戶曉了。詩中萬丈光焰,磨天巨刃,乾坤間的巨響,太山、長鯨等瑰瑋奇麗的事物,都被用來設喻,使詩歌磅礴的氣勢和詭麗的境界得到充分的表現。

  此詩乃“論詩”之作。朱彝尊《批韓詩》中所謂的“別調”,其實應是議論詩中的“正格”,那就是以形象為議論。在此詩中,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夸張、比喻等表現手法,在塑造李白、杜甫及其詩歌的藝術形象的同時,也塑造出作者其人及其詩歌的藝術形象,生動地表達出詩人對詩歌的一些精到的見解,這正是此詩在思想上和藝術上值得珍視的地方。▲

,

參考資料:完善

1、 陳永正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795-797 .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或十一年(816年)。當時,李白、杜甫還不曾受到人們普遍的尊重。在韓愈以前,李白名高于杜甫;到韓愈那時,又有人尊杜抑李。韓愈因作此詩極全力宏揚李杜。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縣),每自稱昌黎韓愈,所以世稱韓昌黎。唐德宗貞元八年(792)進士,貞元末,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言事,得罪當權者,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令。憲宗時,他隨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亂,升任刑部侍郎,因上疏反對迎佛骨,被貶為潮州(今廣東潮州)刺史。穆宗時,官至吏部侍郎。韓愈和柳宗元同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