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平公主山莊

韓愈〔唐代〕〔〕

公主當年欲占春,故將臺榭押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屬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太平公主當年想占盡春色,把自己山莊的亭臺樓閣筑得高過城闉。
要想知道山莊前面的花木還有多少,一直延伸到終南山也不屬于他人。

注釋
太平公主:武則天之女。
占春:占盡人間春光美色。
臺榭(xiè):亭臺樓閣。
城闉(yīn):城門外層的曲城。
南山:指終南山。

賞析
賞析

  第一句“公主當年欲占春”是寫“公主當年”的事。這是指公主憑借其權勢,圍地為莊,要想獨自占有長安近郊的山色春光的事情。公主早已不在,人去事非,這當然是詩人游其故地而追懷過去的事情,所以詩人用了“當年”,詩一開頭就點出此事已經過去,言外之意對現在仍有現實意義,即借古諷今之意。“公主”是指太平公主,武則天的女兒,否則,既使有這個野心想“欲占春”也沒有這個膽,也只有武則天的女兒才會有如此野心和斗膽,太平公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封建統治階級中最具野心勃勃的女性。“欲占”則更是精妙絕倫、警辟含深奇崛之語,錢可以占,地可以占,甚至人也可以占,可春天卻不能占。春光能占的話,就是癡人說夢話了。這里本來是指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第一句“公主當年欲占春”是寫“公主當年”的事。這是指公主憑借其權勢,圍地為莊,要想獨自占有長安近郊的山色春光的事情。公主早已不在,人去事非,這當然是詩人游其故地而追懷過去的事情,所以詩人用了“當年”,詩一開頭就點出此事已經過去,言外之意對現在仍有現實意義,即借古諷今之意。“公主”是指太平公主,武則天的女兒,否則,既使有這個野心想“欲占春”也沒有這個膽,也只有武則天的女兒才會有如此野心和斗膽,太平公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封建統治階級中最具野心勃勃的女性。“欲占”則更是精妙絕倫、警辟含深奇崛之語,錢可以占,地可以占,甚至人也可以占,可春天卻不能占。春光能占的話,就是癡人說夢話了。這里本來是指太平公主大興土木。建山莊別墅。可詩人不正面說建別墅山莊,卻偏說“欲占春”,寫得何等意味深長,連春天春光都可以占,反過來說還有什么不能占,“欲占春”三個字一出,太平公主,何止一個太平公主人,簡直就是整個統治階級的驕橫貪婪的嘴臉,欲壑難填的本性就被揭露得血淋淋,真是“欲占春”三字見血,酣暢痛快。

  第二句“故將臺榭壓城闉”仍然是寫“當年”事,仍然是詩人游覽故地發生的故事。在綿延數十里的長安城附近山莊別墅中,建的亭臺樓閣要比帝都長安的城墻還要高,其野心是很大的。這樣大興土木,這樣奢侈,這樣野心,這樣貪婪,這樣放肆,詩人只用了兩個字“壓”和“故”,“壓”是超過。不言而喻是用公主建的“臺榭”超過帝都長安城。言外之意,不僅是亭臺樓閣規模大得驚人,而且也指出太平公主勢力之大乃炙手可熱。一個“壓”字寫出多少要說而說不盡的含義,只在一字中,盡顯詩人功底之風流。“故”是有意,當然是要建造的亭臺樓閣在長安豪華無雙了,言外之意,是公主為所欲為、不可一世至極。

  第三四句“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屬人”繼續描寫莊園別墅規模之大,綿延數十里,直到終南山,山莊之廣袤一眼望不到邊,無涯無際,林木繁茂,綠海茫茫。前句不疑故問,后句以“不屬人”給以回答。詩人剛剛把他的心扉向讀者打開一條縫隙,透露出一點點內心深處的想法:當年人間多有不平事,有錢有勢者什么都可霸占——人家的田地、人家的妻女,甚而連春天也想霸占,卻又立即由遐想回到了現實:現在是詩人“游”山莊,山莊自然少不了花草樹木,又正值山花爛漫的春天,詩人就脫口而出:“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屬人”前句故設疑問,并不正面回答,轉而融情人景,給讀者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后句寫出了“直到南山不屬人”,偌大的林海,廣袤無際。景色是翠綠動人的,但感情卻是沉重的。眼前的廣袤山莊,正好象征著太平公主生前煊赫的聲勢。“勢入浮云亦是崩”,倒臺之迅速與太平公主當時不可一世的聲勢,恰恰形成極富于諷刺性的鮮明對照。詩人將無比豐富的歷史內容熔鑄在這簡短的“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屬人”十四個字里。這兩句與前兩句似斷而實連,詩意從山莊猶在,就在“前面”,但這偌大山莊不知道屬于誰。詩人沒有說,也沒有必要說,太平公主早已不復存在,過去“不屬人”,現在事過境遷,當然山莊不能為公主獨占,公主又何能“欲占春”。詩人用第三句的“花”字與第一句“春”字巧妙的連承,使詩翻出了新意:太平公主的形象在后人的心目中再次復現:一個野心勃勃、驕橫貪婪、欲壑難填的有史以來又一女性。后兩句表面看來似乎是對詩人所游的山莊之大的驚嘆夸耀,骨子里卻是深寓貶意、譴意。從游山莊到現在,從詩人自己寫到游“山莊”之花木叢林,實際上卻有形愈松而意愈緊的效果,在輕淺疏淡的筆墨中顯示出了厚重的力量,欲不諷刺而不能,不譴責而不能的境界。

  全詩寫景敘事抒懷,筆力騫舉而又亦莊亦諧,余味無窮。▲

,

參考資料:完善

1、 劉克智.新編唐詩300首賞讀:金盾出版社,2009.12:393
創作背景
第一句“公主當年欲占春”是寫“公主當年”的事。這是指公主憑借其權勢,圍地為莊,要想獨自占有長安近郊的山色春光的事情。公主早已不在,人去事非,這當然是詩人游其故地而追懷過去的事情,所以詩人用了“當年”,詩一開頭就點出此事已經過去,言外之意對現在仍有現實意義,即借古諷今之意。“公主”是指太平公主,武則天的女兒,否則,既使有這個野心想“欲占春”也沒有這個膽,也只有武則天的女兒才會有如此野心和斗膽,太平公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封建統治階級中最具野心勃勃的女性。“欲占”則更是精妙絕倫、警辟含深奇崛之語,錢可以占,地可以占,甚至人也可以占,可春天卻不能占。春光能占的話,就是癡人說夢話了。這里本來是指太平公主大興土木。建山莊別墅。可詩人不正面說建別墅山莊,卻偏說“欲占春”,寫得何等意味深長,連春天春光都可以占,反過來說還有什么不能占,“欲占春”三個字一出,太平公主,何止一個太平公主人,簡直就是整個統治階級的驕橫貪婪的嘴臉,欲壑難填的本性就被揭露得血淋淋,真是“欲占春”三字見血,酣暢痛快。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縣),每自稱昌黎韓愈,所以世稱韓昌黎。唐德宗貞元八年(792)進士,貞元末,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言事,得罪當權者,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令。憲宗時,他隨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亂,升任刑部侍郎,因上疏反對迎佛骨,被貶為潮州(今廣東潮州)刺史。穆宗時,官至吏部侍郎。韓愈和柳宗元同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