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湖南李正字歸

韓愈〔唐代〕〔〕

長沙入楚深,洞庭值秋晚。
人隨鴻雁少,江共蒹葭遠。
歷歷余所經,悠悠子當返。
孤游懷耿介,旅宿夢婉娩。
風土稍殊音,魚蝦日異飯。
親交俱在此,誰與同息偃。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長沙在楚地的深部,洞庭湖這時正是深秋。
斷鴻零雁隨著歸人的南行愈來愈少,江邊的蘆葦卻長得茂密邈遠。
你所走的這條路,記得清清楚楚都是我經過的,路途已經很遠了,你也該回來了。
你孤游遠行省親,為人正直,希望你路途平安,睡的香甜。
隨著南去的路遠去,風土、方言方音、飯食也越來越不同了,吃的魚蝦越來越多。
你的親友都在河南,到長沙后同誰在一起生活呢。

注釋
李正字:名礎,官秘書省正字。貞元十九年進士,元和初為秘書省正字。
長沙入楚深:長沙在楚地的深部。因為周代楚國地盤廣大,在長沙以北很遠的地方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是一首淺白中涵深情、平直中寓奇崛的詩。

  首四句點明送友人的時間和地點。深秋的楚地景色,不禁令詩人浮想聯翩,渺渺兮驟發思舊之愁懷。詩人曾在唐貞元十九年(803)遭貶南方,為陽山縣令,后又曾徙掾江陵,對荊楚之地山川景物和風土人情都比較熟悉。所以,接著便有“歷歷余所經”之嘆。這個感嘆,既兼有反芻遭貶生涯的苦味,又包含了對故地的留連與懷念之情,感情當是非常復雜的。而對句“悠悠子當返”,則是對友人將返故鄉的遙想與勉勵。山川邈遠,故地風情,您也該返回故鄉了。因而,上下對句,形式上非常工整,“歷歷”與“悠悠”相對,“余”與“子’’相對,“所經”與“當返”相對,對仗可謂一絲不茍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是一首淺白中涵深情、平直中寓奇崛的詩。

  首四句點明送友人的時間和地點。深秋的楚地景色,不禁令詩人浮想聯翩,渺渺兮驟發思舊之愁懷。詩人曾在唐貞元十九年(803)遭貶南方,為陽山縣令,后又曾徙掾江陵,對荊楚之地山川景物和風土人情都比較熟悉。所以,接著便有“歷歷余所經”之嘆。這個感嘆,既兼有反芻遭貶生涯的苦味,又包含了對故地的留連與懷念之情,感情當是非常復雜的。而對句“悠悠子當返”,則是對友人將返故鄉的遙想與勉勵。山川邈遠,故地風情,您也該返回故鄉了。因而,上下對句,形式上非常工整,“歷歷”與“悠悠”相對,“余”與“子’’相對,“所經”與“當返”相對,對仗可謂一絲不茍,而所濡涵的意蘊卻完全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由此便顯出詩人獨運的匠心:用工整完全的對仗形式來載荷參差錯落的意緒,從形式與內容的迭加錯合中,造成一種極富感染力的詩境。手法是相當高妙的。接下來八到十句,便是承著“悠悠子當返”進一步聯想開去。友人胸秉耿介之懷,孤獨南行,旅宿之夜,當也夢見妻子柔順婉媚的儀容,南方風土殊異,音聲亦皆不同了,全詩截此已下來一大半。從開篇,便從大景遠景霉起,從遠景到近景,從狀物到抒情,句句收束,層層遞斂,率皆預想途中情景之辭。寫彼時彼地,竟未直接寫送別一字,直到最后,才將聚焦點對準到了此時此地,戛然而收。

  “親交俱在此,誰與同息偃。”此句一經道出,便流露出了詩人深深的依依惜別之情。到此結束,留有反復咀嚼,回味無窮的余地。

  初看此詩,頗感清新澹淡,風神邈遠。詩人對友人的殷殷之情,通過對山川景物和風土人情的描繪,徐徐蕩漾而出,可感可親。這似與韓愈宏放奇偉的風格不大一致。但細味此詩,卻可以發現,它的結構也頗奇特。詩人在河南,送友人歸湖南故鄉,不是從河南的此時此地寫起,而是一反常規,從湖南的彼時彼地著筆,而且用十句的大半篇幅來主要描寫彼時彼地,僅最后兩句才寫送別的此情此景,點明題旨,著法甚奇。因而,詩人是突破了常軌舊格,奇構異想。▲

,

參考資料:完善

1、 吳小平.韓孟詩派作品賞析:廣西教育出版社,1990:62-63
創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于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年)。這一年的秋天,韓愈的朋友李礎要回湖南去,韓愈對這次分別十分惋惜,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縣),每自稱昌黎韓愈,所以世稱韓昌黎。唐德宗貞元八年(792)進士,貞元末,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言事,得罪當權者,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令。憲宗時,他隨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亂,升任刑部侍郎,因上疏反對迎佛骨,被貶為潮州(今廣東潮州)刺史。穆宗時,官至吏部侍郎。韓愈和柳宗元同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