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新刊中的唐研究

作者: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5342
學術新刊中的唐研究   榮新江   學術新刊中的唐研究簡介(之一)   九十年代的一個學術新氣象,就是一些高校的系所、學術團體甚至一些志同道合的學人,創辦了一批學術專刊。因為有期刊號的限制,這些專刊一般都是以書籍的形式出版的,但它們大多數都希望能夠按時連續地出版下去。由于這些專刊的經費都是自籌來的,能夠堅持下去是很不容易的,即使成為所謂“三期刊物”,只要對學術作出過貢獻,也還是會在中國學術史上留下一筆的。正是由于這些專刊沒有象各大學學報和社科院各所所刊那樣有“皇糧”的保證,經費來之不易,所以不少(不是全部)專刊的審稿制度是比較嚴格的。一般的學報和所刊,大多數是每篇文章不能超過一萬字的“大鍋飯”制度,使得不少優秀的長文不得不分散發表在不同的刊物上,找尋不易,而這些書籍形式的專刊往往從文章的實際內容出發,允許發表較長的文章,但也不乏短小精悍的札記。   因為這些專刊以書的形式出版發行,流傳自然不廣,但因為開始時大多數是約稿制的,目前不少比較活躍的學者往往在這類書刊上發表文章,換句話說,這類書刊不被當作各個學術單位計算分數的“一級刊物”,但其中不乏一級的研究論文。筆者有感于此,特就管見所及,將這些專刊按音序簡介如下,并抄錄有關唐史及相關研究成果,以便唐史同仁參考。   《北大史學》(Clio at Beida),北京大學歷史系主辦,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1993年6月創刊。第一期(1993年6月):關于科舉制度創立的幾個問題(張希清)。第二期(1994年11月):唐滅高昌及置西州、庭州考論(王永興),府兵制國家論(谷川道雄)。第四期(1997年8月):古代東亞世界的構造──日本的研究動向及若干問題的提出(關尾史郎),唐前后期度支變化的轉折點──開天度支司(李錦繡),客觀反映我國西域研究現狀──評《西域考察與研究》(王小甫)。第五期(1998年12月):朔方軍的建置發展與胡兵蕃將(李鴻賓)。   《國學研究》,袁行霈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1993年3月創刊,系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年刊。第一卷(1993年3月):吐魯番出土唐西州某縣事目文書研究(王永興),關于唐宋時期中原文化對于闐影響的幾個問題(榮新江)。第二卷(1994年7月):皎然《詩式》版本新議(張少康),白居易詩詞語詮釋(蔣紹愚),試論唐代前期的河西節度使(王永興),印度眼科醫術傳入中國考(季羨林),“雜藏”考(王邦維)。第三卷(1995年12月):祆教初傳中國年代考(榮新江),《貞觀政要》與貞觀君臣論治(吳宗國),唐代直官制初探(李錦繡),漢傳佛教經濟思想發展的重要階段──試論禪宗的農禪思想(趙靖)。第四卷(1997年8月):隋初與高句麗及東北諸族關系試探──以高寶寧據營州為中心(王小甫),論唐代前期隴右節度(王永興),《兵要望江南》版本及作者考辨(王兆鵬)。第五卷(1998年4月):《文選》版本敘錄(傅剛)。第六卷(1999年9月):北朝隋唐粟特人之遷徙及其聚落(榮新江),《貞觀政要》之日本流傳與其影響(池田溫),唐代禪宗史上幾個問題的考證(楊曾文)。   《華學》,饒宗頤主編,泰國華僑崇圣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清華大學國際漢學研究所、中山大學中華文化研究中心主辦,中山大學出版社,1995年8月創刊。第一期(1995年8月):摩尼教“三常”考──兼論景教碑“啟三常之門”一句之釋讀(林悟殊),青銅鼎與錯金壺──道教語言在中晚唐詩歌中的使用(葛兆光),變文的南方源頭與敦煌的唱導法匠(姜伯勤),日本天理圖書館藏卷敦煌本《本際經》論略(萬毅),敦煌庶民與莫高窟的營造(馬德),從碑刻資料論唐代粵西韋氏家族淵源(王承文),從“河圖、洛書”、“陰陽五行”、“八卦”在西藏看古代哲學思想的交流(王堯)。第二輯(1996年12月):論唐代廣東文化(李慶新),重理宗教與文學的因緣──關于中國大陸對佛教道教與文學關系的研究(葛兆光),《南柯太守傳》箋證(周紹良),柏林印度藝術博物館藏吐魯番漢文佛典札記(榮新江),敦煌戒壇與大乘佛教(姜伯勤),戒壇流變史之研究(湛如),唐判論略(向群)。第三輯(1998年11月,紫禁城出版社):征服與轉化──5至7世紀中國思想史中的佛教(葛兆光),景教在唐代中國傳播成敗之我見(林悟殊),臨濟義玄河北傳法考(楊曾文),薩寶府制度源流論略(姜伯勤),德國“吐魯番收集品”中的漢文典籍與文書(榮新江)。   《民大史學》,陳梧桐主編,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主辦,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創刊。第一輯(1996年8月):吐魯番出土《武周康居士寫經功德記碑》校考──兼談胡人對武周政權之態度(榮新江),唐蕃使節交聘表并考證(蘇晉仁),從唐代金銀器看唐代民族文化(徐庭云),唐代佛教宗派與社會經濟(李德龍),公元七世紀中后期唐蕃雙方關于吐谷渾的爭奪(陳楠),仆固懷恩充任朔方節度使及其反唐諸問題──兼論肅代之際朔方軍變化及唐廷對策(李鴻賓)。第二輯(1998年2月,民族出版社):李懷光之叛與中唐政局──兼論朔方軍的變化(李鴻賓)。   《清華漢學研究》,葛兆光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1994年11月創刊。第一輯(1994年11月):北宗禪再認識(葛兆光),九、十世紀歸義軍時代的敦煌佛教(榮新江),《才調集》考(傅璇琮、龔祖培),《南海寄歸內法傳》佚文輯考(王邦維)。第二輯(1997年11月):〔清華大學早期大學生畢業論文選刊〕有關云南之唐詩文(劉鐘明,陳寅恪批),唐代宰相制度(張以誠,陳寅恪批)。   《首都師范大學史學研究》,同書編委會編,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1999年4月創刊。第一輯(1999年4月,執行主編閻守誠):隋初戶口考(陶文牛),逃戶對唐代社會經濟的影響(閻守誠),論唐代的行業崇拜(王永平),關于唐后期五代宋初沙州僧團的“出唱”活動(郝春文)。 ?1/3 ???1?2?3?下一頁?尾頁
標簽:
猜你喜歡
有魅力的人,“三觀”比五官更重要

成年人的堅守,應該從觀點上升到人格,這三種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你的魅力至少有一半與此有關。一個有涵養的人,往往談吐干凈,

懂規矩,守規矩,才能贏得人生

也許你會認為守規矩可能會很吃虧,但是實際上,這個世界其實很公平的,守規矩才是最穩妥的一條路。不守規矩的人確實會在短期上獲

早起三不要,飯后三不急,睡前三不宜

一個人如有好的生活習慣,便有好的生活質量。傳統中醫養生主張,養生要“因天之序”,把握節律。一天當中,早起,飯后,睡前,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