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規矩,守規矩,才能贏得人生
作者: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1264
《韓非子·解老》云:“萬物莫不有規矩。”
人生在世,與人交往,修身養性,處處都離不開規矩。
懂得規矩,守住規矩,才能贏得人生。
01
規矩,是一種分寸
中國有句俗話:魚放三日發臭,客住三天討嫌。
細細品來,很有意思,也很有哲理。
剛做出來一道魚肉聞起來很香,但如果放上幾天可就臭了;到別人家做客,剛開始人家很歡喜,住的日子久了,就會惹人厭。
做一件事,過了頭和達不到,這兩種效果其實是一樣的。
周國平先生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志,人際交往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 有分寸感的人,說話得體,做事留有余地,讓人感到親切但又不失尊重,自在卻又并不疏遠,達到一種“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境界。
02
規矩,是一種教養
生活中,有很多不成文的規矩,都是生活小細節,說是規矩,卻能反映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
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沒教養,有的人沒有什么太高的學歷和學識,但仍然很有教養,很有分寸。
教養決定了一個人的生命層次。良好的教養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并非單純的禮貌,而是文化的積累,和習慣的養成。
守規矩是最基本的教養。
03
規矩,是一種原則
嚴遵曾言:“心如規矩,志如尺衡,平靜如水,正直如繩?!? 一個人有原則,有規矩,才能內心方正平靜。
孟子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一個人在得意時,堅守原則可能是名譽使然,但他在失意時依舊堅守原則,那就是真正的善良。
原則不是不通人情,也不是對外界的敵意,而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規范。
守得住原則,才守得住那份心安。
04
規矩,是一種底線
人有境界,也有底線。
境界給人以光明的前景和希望,底線則是人賴以生存的基本保障。
易中天認為底線比境界更重要。一個人沒有境界,頂多差勁一點,但沒有底線就會出大問題。
他這樣表白自己:“我確實沒什么境界,但我有底線,我是個‘底線主義者’?!? 一個人,沒了底線,就什么都敢干。一個社會,沒了底線,就什么都會發生。
孟子曰:“人有所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也。”
守住底線,不僅在于做了多少事,更在于明白哪些事做不得。
05
規矩,是一種人品
人品是最高的學位,德與才的統一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人才。
有才不如有德,有錢不如有品。
你是什么樣的人品,就決定了你的人生能達到怎樣的高度。
為人規矩,品行自然端正,就算前路再窄,也能越走越寬。
相反,那些一門心思走捷徑的人,遲早會斷送在自己的心機里。
無視規矩的人,注定寸步難行。
淮南子曰:“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生而為人,不可漠視規矩。
也許你會認為守規矩可能會很吃虧,但是實際上,這個世界其實很公平的,守規矩才是最穩妥的一條路。
不守規矩的人確實會在短期上獲得利益,但是從他不守規矩的那一刻開始也會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規矩,就是一種修行。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每日三省,自我完善,才是對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