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春天的腳步——說朱彝尊《春風裊娜·游絲》

作者: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5196
留住春天的腳步   ——說朱彝尊《春風裊娜·游絲》   張宏生   倩東君著力,系住韶華。穿小徑,漾晴沙。正陰云籠日,難尋野馬;輕飔染草,細綰秋蛇。燕蹴還低,鶯銜忽溜,惹卻黃須無數花。縱許悠揚度朱戶,終愁人影隔窗紗。??? 惆悵謝娘池閣,湘簾乍卷,凝料盼、近拂檐牙。疏籬罥,短墻遮。微風別院,好景誰家?紅袖招時,偏隨羅扇;玉鞭墮處,又逐香車。休憎輕薄,笑多情似我,春心不定,飛夢天涯。   游絲是春天昆蟲所吐的絲,因其飄蕩于空中,故有是稱。作為一種素材,前代作家也常取以人詞,但朱彝尊的這篇作品卻后出轉精,在描寫和表現上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東君,司春之神。起句用比喻手法,明點時令,暗出游絲,且以一“系”字,將二者綰合,意謂游絲是春神借以系住韶華之物,筆致跳脫而又傳神。時令既出,以下乃抓住游絲的特征,層層鋪寫。先寫春日的郊野。晴天,游絲隨風飄浮,一會兒在小路上穿拂,一會兒在沙地上漾起。“穿”、“漾”二字,寫出了游絲的輕,以及在和風中的動態,觀察非常細致。至于陰天,又是一番景象。野馬,春天大地上浮動的云氣。此處明講陰云籠罩之時,大地上不復云氣蒸騰之狀,實指天色不夠明朗,空中已不易見到游絲蹤跡,所以只能看近處,于是著意寫出草上的情狀。輕飔,輕風。輕風把初春的草染綠,游絲盤結在草上,如同秋天將要冬眠的蛇,看得清清楚楚。輕風染草,草綠絲見,邏輯關系非常鮮明,而以秋蛇比游絲,也別具匠心。至此,作者極力從正面寫游絲形態,但意猶未盡,于是進一步與燕、鶯等春天的典型之物的動作相對應,把這一層續足,仍就游絲在空中的情態進行描寫。游絲在空中,本不可能被燕蹴鶯銜,但作者以大膽的想像力,賦予其鮮活的生命形態,極寫游絲的飄忽不定,好像一個頑皮的孩子,逗弄著燕子,逗弄著黃鶯,也逗弄著滿地的落花。在作者的心目中,由于有了游絲,整個大自然仿佛都活了起來。   詠物詞貴在不粘不脫。若局限于物之本身,難免拘謹;而過分放開,則又失之于浮泛。作者抓住了這一特點,從上片末二句開始,就由寫游絲與物的關系,轉為寫游絲與人的關系,以游絲在“朱戶”和“窗紗”之外的欲度不度,作為轉換的過脈。游絲雖能飄進庭院,卻無法穿過窗紗,接近“人影”。二句以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游絲情之深摯,以及情之無奈,為下片作了鋪墊。   下片始言謝娘傷春,見游絲而增感,場景是在戶內。謝娘,原指妓女,此指女子,句意出自唐代張泌《寄人》:“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深閨女子,竹簾乍卷(湘簾,用湘竹做的簾子),相思寂寞。這時,游絲飄進庭院,斜掛在檐角上,含情脈脈看著這位女子,好像能夠深深理解她的感情。惆悵承上“愁”字,而又將謝娘和游絲雙挽。此處,游絲即人,人即游絲,形態相似,感情相通,詠物至此,已經完全脫略了痕跡。接下來,游絲隨風飄蕩,越過疏籬和短墻,作者的觀察視角也隨之移至“別院”,暗用《牡丹亭》“游園”一出中“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之意,非常恰切,而紅袖翻飛,羅扇揮動,也正是歌舞之態。將游絲之飛旋和羅扇之舞動合寫,創造了一種別致的場景和微妙的心境,則是作者的刻意安排。不過,游絲至此仍未停下來,還是繼續向外飛,又來到街上,追逐著“香車”,亦即女子所乘之車。游絲無根,向稱輕浮,隨扇逐車,也難免令人想起輕薄的浪蕩子。但作者所指卻顯然并不在此。游絲漫天飛舞,難道不是表示對這個世界的多情嗎?所以末尾結以作者的直接感啃,將游絲的種種動作情態一起收束,既是對全篇的總結,也是對成說提出新見,更直截了當地點出“多情”,進一步提升了作品的意韻。宕出遠神,有徐不盡。   欣賞朱彝尊的這首詞,應該和北宋章質夫的《水龍吟》和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略作比較。章詞:“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助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蘇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從朱詞的表現手法看,顯然與章、蘇有淵源。但章實,蘇虛,朱介于虛實之間;章、蘇人花合寫,朱則先分后合,又有自己的創造。藉此可悟朱彝尊在詠物詞上花的心思,也可見出他對待前代遺產的態度。   朱彝尊的這首詞選自其《茶煙閣體物集》。和集中的其他作品一樣,這首詞也無寄托可言。這種情形,經常為學者所垢病。但是,朱彝尊并非不知詠物和寄托的關系。以比興寄托著稱而自宋末以來湮沒已久的《樂府補題》,就是朱彝尊攜帶進京并倩人刊刻的。而且,朱彝尊自己的《長亭怨慢·雁》也以比興寄托手法,寫盡亡國遺民的心聲,深得后人稱贊。唯一的解釋,就是朱彝尊以其強烈的創造精神,希望跳出前人的藩籬。前人以詠物而寄托,已經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不易超越,朱氏就另辟蹊徑,專門從詠物的角度去進行創造。我們已經看到,這首詞詠物,窮形盡相,而又虛實相生,確實是佳構,應是朱彝尊對文學史的獨特貢獻之一。文學本來就有多元的價值,經典的建立也有待于新的體認。從這個意義來說,朱彝尊的這首詞所給予我們的,遠遠超出具體作品本身。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中文系)   原載:《古典文學知識》 2001年01期
標簽:
猜你喜歡
有魅力的人,“三觀”比五官更重要

成年人的堅守,應該從觀點上升到人格,這三種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你的魅力至少有一半與此有關。一個有涵養的人,往往談吐干凈,

懂規矩,守規矩,才能贏得人生

也許你會認為守規矩可能會很吃虧,但是實際上,這個世界其實很公平的,守規矩才是最穩妥的一條路。不守規矩的人確實會在短期上獲

早起三不要,飯后三不急,睡前三不宜

一個人如有好的生活習慣,便有好的生活質量。傳統中醫養生主張,養生要“因天之序”,把握節律。一天當中,早起,飯后,睡前,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