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詠虎古詩
作者: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5126
漫談詠虎古詩
??? 王美春
??? 虎,乃百獸之王,名列十二生肖之三,也是古詩中常見的吟詠對象之一。在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未見詠虎的詩篇,卻可見到一些詠虎的詩句。比如:“有力如虎,執轡如組”(《邶風·簡兮》),“襢裼暴虎,獻于公所”(《鄭風·大叔于田》),“取彼譖人,投畀豺虎”(《小雅·巷伯》),等等。其后的楚辭中也有一些詠虎的詩句。比如:《招隱士(淮南小山)》中有三處涉及“虎”,分別是“猿狖群嘯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虎豹斗兮熊羆咆,禽獸駭兮亡其曹”.楚辭之后,至唐代之前的詩中,也僅見詠虎的詩句,而未見詠虎的詩篇。唐代詩人儲光羲的《猛虎詞》可謂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較早詠虎的詩篇:“寒亦不憂雪,饑亦不食人。人肉豈不甘,所惡傷明神。太室為我宅,孟門為我鄰。百獸為我膳,五龍為我賓。蒙馬一何威,浮江一以仁。彩章耀朝日,爪牙雄武臣。高云逐氣浮,厚地隨聲震。君能賈余勇,日夕長相親?!贝嗽婋m僅寥寥數語,卻使猛虎的形象活現于讀者的面前,給人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唐詩及以后的詩,詠虎的詩句與詩篇都很多,且內容頗為豐富。
??? 古詩詠虎,有的成為成語的出處。比如:“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詩經·小雅·小旻》)是成語“暴虎馮河”的出處。此成語的字面意思是“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其比喻義則為“冒險行事,有勇無謀”.有的成為成語在詩歌方面的書證。比如:“畫虎豈類狗,忘筌在得魚”(〔宋〕彭汝礪:《馬上讀書寄君時》二首之二)之前句是成語“畫虎類犬”在詩歌方面的書證。此成語的字面意思是“畫虎不成,反倒像狗”,其比喻義則為“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倫不類”. “君家嚴君業夔伊,虎視眈眈雄四夷”(〔宋〕晁補之:《題李偁推官頤齋》)是成語“虎視眈眈”在詩歌方面的書證,其出處是《易?頤》“虎視眈眈,其欲逐逐”.
??? 虎兇猛無比,被稱為“百獸之王”.古詩中以“猛”字來修飾“虎”的詩句數不勝數,僅《全唐詩》與《全宋詩》中便有不少這樣的詩句。在《全唐詩》中,以“猛”與“虎”兩個字連用的,共有57處;以《猛虎行》為題的,有李白、韓愈、張籍、李賀、李咸用、齊己等詩人之作。在《全宋詩》中,以“猛”與“虎”兩個字連用的,共有205處,如梅堯臣的五律《道傍虎跡行》前兩聯“朝履猛虎跡,暮宿猛虎林。猛虎終夜嘯,陰風生遠岑”,用到“猛虎”的便有三處。
??? 正因為虎兇猛無比,其他動物包括人們對虎歷來具有畏懼心理。這在古詩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宋代詩人孟賓于的詩句“眾星不如孤月明,牛羊滿山畏獨虎”(《句》),這是反映動物“牛羊”對虎的畏懼心理;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月明游子靜,畏虎不得語”(《宿青溪驛奉懷張員外十五兄之緒》),宋代大詩人陸游的詩句“行人畏虎少晨起,舟子捕魚多夜歸”(《初寒》),清代著名詩人顧亭林的詩句“空山向晚城先閉,寥落居人畏虎狼”(《居庸關》二首之二),這些是反映人們對虎的畏懼心理。
??? 正是對虎具有敬畏心理,有人往往“狐假虎威”,以虎為之壯膽揚威,這在古詩中也有所反映。宋代釋惠崇《句》中的“殺氣生龍劍,威風動虎旗”(其五十三)與“劍靜龍歸匣,旗閑虎繞竿”(其九十),這些是反映古人以“虎旗”壯膽揚威;宋代范仲淹《出守桐廬道中十絕》(其三)中的詩句“寧知白日照,猶得虎符歸”與梅摯《五日公宴》中的詩句“虎符新合晚芳天,良會難并樂與賢”,這些是反映古人以“虎符”作為調兵遣將用的兵符。
??? 虎,令人談虎色變,也令勇士奮起打虎。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有武松壯士景陽岡打虎之精彩場面。古詩中也有打虎之佳作,宋代詩人汪襄的《捕虎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獵夫鼓勇欲生擒,失利寧虞傷手足。
??? 我令壯士八九輩,袒裼而往敢退縮。
??? 持戈踴躍皆直前,不顧爪牙加抵觸。
??? 於菟怒斗力已困,白刃紛然刺其腹。
??? 不施陷阱設羅網,須臾俄聞就縛束。
??? 未逾半晝捷書來,撫掌驚嗟大神速。
??? 百夫肩舁向城市,塞巷填街爭縱目。
??? 皆云古昔未曾有,不比春山得麋鹿。
??? 這里選錄的是此詩中的一部分,雖僅寥寥數語,卻使壯士“捕虎”的情景惟妙惟肖地再現于讀者的面前,給人留下了頗為深刻的印象。
??? 古詩詠虎,有的反映了彼時彼地的風俗習慣?!耙睘榛ⅲ鄠魑逶乱眨蚱薏荒芡慷?,否則,便會遭到老虎的傷害。清代舒位的《黔苗竹枝詞·紅苗》“織就班絲不贈人,調來銅鼓賽山神,兩情脈脈渾無語,今夜空房是避寅”,反映的正是彼時彼地流傳的避寅之習俗。
??? 古詩詠虎,有的并非實詠虎,而只是以虎為喻或以虎為襯托,言在此而意在彼?!抖Y記》有“苛政猛于虎”之說,以虎比喻“苛政”可謂形象生動,一針見血。古詩中以虎為喻或以虎為襯托的也絕非個別現象。有時,詩人們在詩中以“畏虎”比喻那些可畏之事。宋代詩人呂本中的詩句“七年此端居,畏病如畏虎”(《符離阻雨》),這是以“畏虎”來比喻“畏病”;歐陽鈇的詩句“愛山如愛酒,畏暑如畏虎”(《句》其十五),這是以“畏虎”來比喻“畏暑”;許棐的詩句“倦骨畏寒如畏虎,可曾一步出柴扉”(《迓張宰》),這是以“畏虎”來比喻“畏寒”.而漢魏間著名詩人王粲的詩句“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七哀詩三首》其一)則是以“豺虎”比喻攪亂“西京”、致使民不聊生的一方惡霸。以虎為襯托的,具有代表性的有唐代詩人裴說的詩句“深山不畏虎,當路卻防人”(《旅行聞寇》)與宋代詩僧釋居簡的詩句“民不畏虎寧畏官,汝遑恤我輸官難”(《第三度風潮》),前者以“不畏虎”反襯“寇”之可畏,后者以“不畏虎”反襯彼時彼地貪官污吏之可畏,也皆恰到好處。
??? 原載:王美春文學評論集《與繆斯對話》,陜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