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夜到揚州席上作 【宋】蘇軾

作者:來源:網址:發布時間:1642858406

臨江仙·夜到揚州席上作

【宋】蘇軾

尊酒何人懷李白,草堂遙指江東。

珠簾十里卷香風。

花開又花謝,離恨幾千重。



輕舸渡江連夜到,一時驚笑衰容。


語音猶自帶吳儂。

夜闌對酒處,依舊夢魂中。

微信圖片_20220122213337.jpg

譯文

誰懷念李白而想和李白舉酒論文呢?是杜甫,他在成都的草堂遙指江東的李白。夸說當時揚州的繁華富麗。從早春又到晚春初夏,離恨之情層層疊疊,有千層之厚重。
小船連夜渡江來到揚州,大家同時吃驚而又笑我經過旅途辛苦的疲困容顏。說的話仍然帶著江東口音。夜深喝酒的地方,仍是像作夢一樣。


注釋

臨江仙: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
草堂:杜甫在成都時的住所。江東:杜甫在成都時李白正放浪江東,往來于金陵(今江蘇南京)、采石(今屬安徽)之間。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珠簾”句:
杜牧《贈別二首》之一:“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輕舸(gě):小船。
“語音”句:言友人說話時吳地口音未改。吳儂,吳地口音。
“夜闌”二句:化用杜甫《羌村三首》之一:“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微信圖片_20220122213341.jpg

賞析
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蘇軾從杭州任上被召回朝廷,赴京途中過揚州,友人設宴,于是作此詞于席上。
片寫對友人懷念的深切。尊酒何人懷李白兩句,運用杜甫懷念李白的典故,抒寫了對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何人,當然是指杜甫,故作設問,不僅增加了句法的變化,也使語言顯得含蓄有味。杜甫、草堂都是詞人自喻,李白江東則是他喻,即比喻友人,亦即揚州席上的主人。珠簾十里卷香風,用杜牧詩意寫揚州,暗指東道主王存,與上文懷李白指江東語意相承。詞人懷念之情雖深,可是花開花謝,離恨幾千重花開花謝,象征著時光的流逝,這里是說離別之久;離恨幾千重,是夸說離恨之深,而且使抽象的感情有了形體感,似乎成了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從而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和表現力。

有了上片的鋪墊,下片寫揚州席上意外相逢時的驚喜和迷惘,就顯得十分真實可信了。“輕舸渡江連夜到”,承上“珠簾”句,點出題目“夜到揚州”。詞人是從江南京口渡江而來的,所以才如此便捷。“一時驚笑衰容”,緊承前句,寫出了與友人意外相逢時驚喜參半的復雜感情。詞人當年已56歲,又久歷宦海沉浮,天涯游宦,說是“衰容”,想來是極為吻合的。彼此傾談時,詞人還發現,對方“語音猶自帶吳依”。結穴二句寫“席上”的情事:“夜闌對酒處,依舊夢魂中。”這里化用杜甫寫亂離中與親人偶然重聚時深微感情的名句——“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來表現這次重逢時的迷惘心態,從而深化了與老友間的交誼。

這首詞真實地表露了詞人當時“量移”后的心境。“量移”,雖未能徹底平反昭雪,但已顯現出寬赦之君恩。所以,詞人先以李白受讒自喻,后以杜甫亂中幸得生還相譬,其用事貼切,暗與自己實際遭遇相合。故而在六十字的短短篇幅中,寫了相憶、相聚、慰藉、話舊、傷離等廣闊的內容,含蓄地傾訴了自身之不幸遭遇,使作品更富于感憤。使人讀之浮想聯翩,為之凄然。


標簽:
猜你喜歡
“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林語堂曾說: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也有人曾說

蘇軾最狂的一首詞,豪氣沖天,成宋代“勁歌”開端

自古才俊多疏狂。 有人狂得遭人憎,有人狂得惹人愛,有人卻因狂而贏得大批粉絲,受到眾人尊敬。 比如杜甫

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詩,入選小學課本,百讀不厭

詩詞可以抒情,還可以說理。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們明白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讀“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