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啖影集》序集釋
作者: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6127
《啖影集》乃清道光年間貴州范興榮所著,全書四卷,共輯錄了66則故事,所述多為神怪靈異,借以影射社會現實。全書5萬多字,故事篇幅短小,以精煉著稱。書中有況成春序、作者自志、張道藩序、蔣梅笙序,及作者小傳。今陸續集釋于此,伏望師友清正。
??? 一
??? 況成春序
??? 稗官小說,昉[1]自虞初[2],張平子曾言之。在兩漢只資譚柄[3],蔡中郎之賞《論衡》是也[4].六朝新語[5],特取雋妙;《唐代叢書》[6],間存諷誡。即纖艷處亦不人側媚,以去東京未遠耳!后惟坡仙《志林》[7],脫去町畦[8],加以恢張于此道[9],大開生面。蒲留仙出世逸才,積平生磊石可,一于《志異》發之,嘆觀止矣!
??? 《啖影》四卷,兼坡仙、留仙之長,蘊藉處復不讓六朝、唐人。余于鄂渚旅次,得窺全豹,可與《齊諧》、《述異》諸書后先輝映。特是天地雖大,不能芽空中之核[10].集名《啖影》,何也?江文通曰:“娥媚詎同貌,而俱動于魄;芳草寧共氣,而皆悅于魂。[11]”故有形即有影。日月不能離影而為升恒,山河不能離影而為流峙,鳥獸不能離影而為飛走,草木不能離影而為榮枯。天地,一影也;古今,一影也;人物,一影也。老楓化為羽人,朽麥化為蝴蝶,自無情而之有情也[12],一而二也;賢女化為貞石,山蚯化為百合,自有情而之無情也[13],二而一也。
??? 有啖之者,而虛者實,微者彰,炳炳烺烺[14],轉得不朽。然則是集也,即以影傳可也。
??? 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上浣[15],江右賞音子拜題[16].
??? [1]昉:日初明。引申為開始之意。
??? [2]虞初(約前140-前87):西漢小說家,河南洛陽(今洛陽東)人,號“黃車使者”.漢武帝時為方士侍郎。著有《周說》,計943篇,原書已佚。《文選·西京賦》中張衡云:“小說百家,本自虞初。”下文“張平子曾言之”即指此語,張衡,字平子。譚正璧《中國文學家大辭典》說:“書(《周說》)雖不存,但因之被推為古代唯一小說作家。”后人有以“虞初”為小說命名的,如《虞初志》、《續虞初志》、《虞初新志》等。
??? [3]譚柄:又作“談柄”,談話的資料。
??? [4]蔡中郎句:指蔡邕得閱《論衡》一事。漢獻帝時曾官拜左中郎將。范曄《后漢書》王充傳注引袁崧《后漢書》載“充所作論衡,中土未有傳者。蔡邕入吳始得之,秘玩以為談助。其后王朗為會稽太守,又得其書,及還許下,時人稱其才進。或曰:‘不見異人,當得異書。’問之,果以論衡之益。由是遂見傳焉。”
??? [5]六朝新語: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志怪志人小說。
??? [6]《唐代叢書》:一名《唐人說薈》,清陳世熙輯,十六集,一百七十卷,輯錄唐人筆記、傳奇共一百六十四種,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挹秀軒刻本。此處當代指唐人傳奇。
??? [7]坡仙《志林》:指蘇軾的筆記小說《東坡志林》。蘇軾,字東坡,仰慕者稱之為“坡仙”. 宋張矩《應天長》詞:“換橋渡舫,添柳護堤,坡仙舊跡今續。” 金元好問《奚官牧馬圖息軒畫》詩:“奚官有知應解笑,世無坡仙誰賞音。”
??? [8]町畦:喻規矩;約束。清趙執信《談龍錄》:“聲病興而詩有町畦。”
??? [9]恢張:張揚;擴展。晉皇甫謐《<三都賦>序》:“自時厥后,綴文之士,不率典言,并務恢張。其文博誕空類,大者罩天地之表,細者入毫纖之內。”
??? [10]天地雖大,不能芽空中之核:語出關尹子《文始真經》。
??? [11]江文通句:語出江淹《雜體詩序》。淹字文通。
??? [12][13]老楓句、賢女句:語出《化書》。此書乃道教著作,為唐末五代譚峭所撰。
??? [14]炳炳烺烺:光亮鮮明。形容文采聲韻之美。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及長,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茍為炳炳烺烺,務采色,夸聲音而以為能也。”
??? [15]道光句:道光二十一年即公元1841年。上浣,上旬。唐代定制,官吏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故月分為上、中、下浣。
??? [16]賞音子。況成春的號,其生平未詳,只知乃范興榮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