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的主題人物,學會鑒別人物在故事中的主與次
作者: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6066
《金瓶梅》的主題人物
??? 學會鑒別人物在故事中的主與次
??? 李洪政 林子齋
??? 《金瓶梅》寫作了許多人的許多故事,它的主題故事究竟是寫誰的呢?西門慶是《金瓶梅》的男主角,他當然是《金瓶梅》故事的主題人物,這是沒有任何爭議的。至于女主角,書名就是從潘金蓮、李瓶兒和龐春梅三人名字各取一字形成的,是不是這三個人都是主題人物呢?但是《金瓶梅》開篇明明說:“如今這一本書,乃虎中美女,后引出一個風情故事來。一個好色的婦女,因與了破落戶相通,日日追歡,朝朝迷戀,后不免尸橫刀下,命染黃泉,永不得著綺鍛穿羅,再不能施朱付粉。靜而思之,著甚來由?”既然是“一個風情故事” ,“一個好色的婦女” ,顯然三個人中只有一個是故事的主題人物。從“后不免尸橫刀下”的說法看好像是潘金蓮,但是作者卻提醒我們說:“端的不知誰家婦女?誰的妻小?后日乞何人占用?死于何人之手?”意思是讓讀者在閱讀中自己判斷。從《金瓶梅》的全部故事看,前79回故事主要寫的是潘金蓮和李瓶兒的故事,龐春梅的故事比較少;后21回龐春梅的故事才逐漸占據重要地位,這時西門慶已死,主要寫的是她與陳經濟的故事。陳經濟只能是第二男主角,可見龐春梅與潘金蓮和李瓶兒相比是次要一些的人物,很多人常把《金瓶梅》簡稱為《金瓶》看來是合適的。問題在于潘金蓮與李瓶兒相比誰更重要呢?許多人以為是潘金蓮,因為《金瓶梅》第一個寫的女人是她,她在《金瓶梅》中的出鏡率比李瓶兒高。筆者認為這個看法不符合《金瓶梅》作者的寫作意圖,因為很多故事情節可以證明李瓶兒比潘金蓮重要。
??? 一、《金瓶梅》對《水滸傳》的改寫
??? 誰都知道西門慶與潘金蓮的名字是從《水滸傳》借來的,而且《金瓶梅》前五回的故事幾乎是照抄《水滸傳》的故事內容:從武松打虎,到潘金蓮調戲武松;從西門慶與潘金蓮簾下相遇,到王婆定十件挨光計;從西門慶與潘金蓮在茶房偷情,到鄆哥幫武大捉奸;從武大捉奸被踢,到潘金蓮藥鴆武大郎,主要情節幾乎如出一轍。很多人就根據這一情況認為作者是因為對潘金蓮的這段故事很感興趣,才把這個故事擴寫敷衍而成巨著《金瓶梅》的,所以他們認為《金瓶梅》的主題故事寫的就是潘金蓮,她是《金瓶梅》當之無愧的第一女主角。
??? 真的是這樣嗎?筆者認為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僅舉一例即可證明。《金瓶梅》開篇第一回就寫潘金蓮“是南門外潘裁的女兒,排行六姐”,“父親死了,做娘的度日不過,從九歲賣在王招宣府里,習學彈唱,不到十五就會描鸞刺繡,品竹彈絲,又會一手琵琶。”《水滸傳》里沒有這樣的故事,連“王招宣府”這個名字也沒有;這個名字是從另外一本小說《志誠張主管》一書借來的,該書中兩個重要人名張世廉和張勝也被《金瓶梅》借來寫在隨后的故事中。由此可見,《金瓶梅》作者不僅對《水滸傳》感興趣,從中借來西門慶和潘金蓮的故事;也對《志誠張主管》感興趣,從中借來王招宣、張世廉、張勝幾個人名和相關故事情節。
??? 第一回接著寫:“后王招宣死了,潘媽媽爭將出來,三十兩銀子轉賣與張大戶家。與玉蓮同時進門,大戶家習學彈唱,金蓮學琵琶,玉蓮學箏。玉蓮亦年方二八,乃是樂戶人家女子,生得白凈,小字玉蓮。這兩個同房歇臥。”“后日不料白玉蓮死了,止落下金蓮一人,長成一十八歲”,“大戶暗把金蓮喚至房中,遂收用了”.作者評論說:“美玉無暇,一朝損壞。珍珠何日,再得完全!”這一段故事寫的很明白,潘金蓮的貞操是被張大戶這個老頭子破壞的。怪不得另一個使女叫白玉蓮,她的死使她落得了一個人如其名的結局,她保持住白玉一般的貞操,她因禍得福;潘金蓮的美玉本來同樣無暇,然而今日卻一朝損壞,再也不得完全了。《水滸傳》里不是這樣寫的,在那里,大戶企圖收用潘金蓮,潘金蓮堅決不同意,那里的潘金蓮嫁武大時是個處女,她的貞操是后來被西門慶破壞的,西門慶是罪魁禍首。
??? 接著故事寫張大戶把潘金蓮“白白的嫁與”武大為妻,“武大若挑擔兒出去,大戶候無人,便踅入房中與金蓮廝會。武大雖一時撞見,亦不敢聲言”.由此更可以看出潘金蓮是張大戶這個老頭子一手調教下成為典型淫婦的,這已經與《水滸傳》所寫的故事情節大不相同了,在那里使潘金蓮墮落成淫婦的罪魁禍首是西門慶。單從這一點看,潘金蓮在西門慶犯 罪情節里的重要性已經降為次要了,那種認為認為作者是因為對《水滸傳》中潘金蓮的故事很感興趣,才把潘金蓮的故事擴寫成《金瓶梅》的觀點就站不住腳了,果如此作者何必要降低潘金蓮在第一男主角西門慶犯 罪情節里的重要性呢?可見潘金蓮不可能是《金瓶梅》的第一女主角。這一改寫說明《金瓶梅》作者有自己的寫作計劃,他不忠實于他借用的任何一本小說。
??? 第9回寫“潘金蓮燒了武大靈,換了一身艷色衣服”,西門慶“一頂轎子,四個燈籠,王婆送親,玳安跟轎,把婦人抬到家中來。”“收拾花園內樓下三間與他做房。一個獨獨小院,角門進去,設放花草盆景。”請讀者注意潘金蓮住的樓在西門慶花園中小樓的樓下。第10回采取讓武松誤打死李外傳的寫作方法,暫時把西門慶和潘金蓮從《水滸傳》被殺的故事情節中救了出來,他們才有可能參與演出《金瓶梅》的其他故事。
??? 故事寫西門慶聽說武松充配孟州,收拾打掃后花園芙蓉亭干凈,鋪設圍屏,懸起金障,安排酒席慶祝,叫了一起樂人吹彈歌舞。當下西門慶與吳月娘居上,其余李嬌兒、孟玉樓、孫雪娥、潘金蓮多兩旁列坐,傳杯弄盞,花簇錦攢飲酒。只見小廝玳安領下一個小廝、一個小女兒,才頭發齊眉兒,生的乖覺,拿著兩個盒兒,說道:“隔壁花太監家的,送花兒來與娘們戴。”一盒是朝廷上用的果餡椒鹽金餅,一盒是新摘下來鮮玉簪花兒。月娘滿心歡喜,說道:“又叫你娘費心。”一面看菜兒,打發兩個吃了點心去了。月娘便向西門慶道:“咱這里間壁住的花家,這娘子兒倒且是好,常時使過小廝丫頭送東西與我,我并不曾回些禮兒與他。”西門慶道:“花二哥他娶了這娘子兒,今不上二年光景。他自說娘子好個性兒。”月娘道:“前者六月間,他家老公公死了。出殯時我在山頭會他一面,生的五短身材,團面皮,細灣灣兩道眉兒,且自白凈,好個溫克性兒。年紀還小哩,不上二十四五。”西門慶道:“你不知,他原是大名府梁中書妾,晚嫁花家子虛,帶了一分好錢來。”月娘道:“他送盒兒來親近你我,又在個緊鄰,咱休差了禮數,到明日也送些禮物回答他。” 這時,作者開始介紹李瓶兒。由此看來,潘金蓮的故事引出的是李瓶兒的故事,這一寫法叫未露其面先聞其聲,可見此人之重要。既然潘金蓮的故事不是最重要的,那么,她所引出來的故事便值得特別注意了。
??? 二、李瓶兒出場時的故事
??? 從上一節西門慶的說法可以知道李瓶兒“原是大名府梁中書妾,晚嫁花家子虛”, 西門慶對于她“帶了一分好錢來”十分羨慕。就在這時作者鄭重其事地介紹了李瓶兒的出身,說她“先與大名府梁中書家為妾”,“只因政和三年正月上元之夜,梁中書同夫人在翠云樓上,李逵殺了全家老小,梁中書與夫人各自逃生。這李氏帶了一百顆西洋大珠,二兩重一對鴉青寶石,與養娘媽媽走上東京投親。”梁中書和李逵都是《水滸傳》中人物,似乎李瓶兒也是《水滸傳》中人物。但是火燒翠云樓的故事根本與李逵無關,《水滸傳》中也沒有李瓶兒的故事,更沒有類似“一百顆西洋大珠”的說法。《志誠張主管》中倒有類似的故事,說小夫人從王招宣府偷出108顆西洋大珠,逃出后改嫁了張世廉員外。看來李瓶兒故事的實質像王招宣府的小夫人,只不過她帶出來的是百顆西洋大珠,而不是108顆。100這個數目與《金瓶梅》回數是相同的,在《金瓶梅》中百顆西洋大珠是由李瓶兒帶來帶去的,百回故事恰如百顆西洋大珠一樣燦爛奪目,更能表明李瓶兒這個人物在《金瓶梅》中有多么重要。從《金瓶梅》所寫的李瓶兒的出身看,明寫的出身于《水滸傳》梁中書家是虛構的;她實質出身于《志誠張主管》、出身于王招宣府,這是暗寫的。根據《金瓶梅》一貫采取的“明假暗真”的寫法來看,李瓶兒出身于王招宣府應該是真的。潘金蓮出身于王招宣府是明寫的,沒有暗寫,但她只是王招宣府中的一個使女,地位遠不如李瓶兒重要,而且她也沒有百顆西洋大珠這樣重要的典故。從這一點看李瓶兒比潘金蓮重要。
??? 接著,第十回交待了西門慶的九個朋友,其中有一個人名字叫卜志道,故事說:“卜志道故了,花子虛補了”.既然如此,何必寫出他的名字呢?很明顯作者在這里采用了人物轉換的寫作方法,他不愿意寫卜志道的故事,只打算寫花子虛的故事。值得注意卜志道的諧音是“不知道”,作者聲稱不知道的人物應該是作者想寫、但是又不愿意明寫的親人,所以作者才不得不進行了人物轉移,讓卜志道故了;雖然如此,但是他卻明寫了他的替補者花子虛的故事,寫了西門慶玩弄了花子虛的妻子李瓶兒。由此看來,花子虛和李瓶兒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花子虛是卜志道的替身,李瓶兒是卜志道妻子的替身,他們的故事應該是作者想寫、但又不愿意明寫的親人的故事。由此看來,李瓶兒應該是《金瓶梅》著重要寫的第一女主角,潘金蓮不是。
?1/4 ???1?2?3?4?下一頁?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