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作者王世貞說的再思考
作者: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5914
《金瓶梅》作者王世貞說的再思考
??? 周鈞韜
??? 作者按:《紅樓夢》甄士隱解好了歌云: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用此來評如今《金瓶梅》作者的考證,煞是確當。幾年間,活像鬧肚子,呼啦啦一下子考出了六七十位??蓴蛋倌陙韼捉_認的王世貞說反被棄之如蔽屐,否定論的旗手乃是時為清華大學的吳晗,還有魯迅、鄭振鐸?!巴跏镭懻f”便信奉者寥寥??墒牵瑲v史往往向相反的方向發展。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1979年,朱星連發三文,其中一文為《〈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誰》,重新肯定“王世貞說”, 與魯迅、鄭振鐸、吳晗叫板,可謂石破天驚。1987年至1991年,筆者前仆后繼,連發三篇專為“王世貞說”翻案的論文:《金瓶梅作者王世貞說的再思考》、《金瓶梅是王世貞及其門人的聯合創作》、《一論吳晗先生金瓶梅研究的失誤--金瓶梅作者“王世貞說”被否定了嗎?》(載拙著《金瓶梅新探》、《金瓶梅探謎與藝術賞析》),竭力否定魯迅、鄭振鐸、吳晗、趙景深等否定論者的否定,在重申“王世貞說”的同時進一步提出了“王世貞及其門人聯合創作說”.1999年,許建平在其著《金學考論》中用四個外證七個內證進一步申述“王世貞說”.此后,霍現俊、李保雄以及江蘇太侖的多位研究者,更乘風破浪,發揚光大此說。時至今日,可以說《金瓶梅》作者六七十個候選人中,沒有哪一個能取代王世貞的地位。20多年過去了,我的“王世貞及其門人聯合創作說”,得到部分學者的肯定,當然反對者亦大有人在?,F今我的原作已難尋覓。為利于“王世貞說”的深入研究計,筆者用周鈞韜“《金瓶梅》作者王世貞說”系列論文之一、之二、之三,在網絡上重新發表,以求教于諸家
??? 在《金瓶梅》作者的二十三種說法中,大多數系傳聞或猜測。只有王世貞說、李開先說、賈三近說、屠隆說,或提出者或后人,曾作過或詳或略的考證。而在這四說中,又以王世貞說提出最早,影響最大,似乎在晚明及有清一代,占據著絕對的統治地位。但到了現代,吳晗先生經過詳盡的考證,竭力否定王世貞說,影響很大。在今天國內外的《金瓶梅》研究者中,信從王世貞說者已經寥寥無幾。王世貞說果然已被徹底否定了嗎?筆者認為并非如此。只要在《金瓶梅》的作者還未徹底弄清以前,王世貞說作為一家之言,必將存在下去。而且此說的價值是毫不亞于其他諸說的。王世貞及其門人有極大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這是筆者當前的新認識。為此筆者想對王世貞說的來龍去脈及學術界在考證中的肯定否定,是是非非作些檢討,以期得到學術界的重視。
??? 王世貞作《金瓶梅》的故事演變
??? 《金瓶梅》的作者“王世貞說”在明末清初出現以后,清人群相應和,且在王世貞作《金瓶梅》的動因、目的上附會出了種種離奇的故事。例如,《寒花盦隨筆》云:
??? 世傳《金瓶梅》一書為王弇州先生手筆,用以譏嚴世蕃者。書中西門慶即世蕃之化身,世蕃亦名慶,西門亦名慶,世蕃號東樓,此書即以西門慶對之?;蛴种^此書為一孝子所作,用以復其父仇者。蓋孝子所識一巨公,實殺孝子父。圖報累累皆不濟。后忽偵知巨公觀書時,必以指染沫其書葉,孝子乃以三年之力,經營此書。書成粘毒藥于紙角,覬巨公出時,使人持書叫賣于市曰:“天下第一奇書”.巨公于車中聞之,即索觀。車行及其第,書已觀訖,嘖嘖嘆賞,呼賣者問其值,賣者竟不見。巨公頓悟為人所算,急自營救,已不及,毒發遂死。今按:二說皆是。孝子即鳳洲也。巨公為唐荊川。鳳洲之父忬,死于嚴氏,實荊川譖之也。姚平仲《綱鑒挈要》載殺巡撫王忬事,注謂:“忬有古畫,嚴嵩索之。忬不與,易以摹本。有識畫者為辨其贗。嵩怒,誣以失誤軍機殺之?!钡从涀R畫人姓名。有知其事者,謂識畫人即荊川。古畫者,《清明上河圖》也。鳳洲既抱終天之恨,誓有以報荊川,數遣人往刺之,荊川防護甚嚴……,鳳洲大失望。后遇于朝房,荊川曰:“不見鳳洲久,必有所著。”答以《金瓶梅》。實鳳洲無所撰,姑以誑應耳。荊川索之急,鳳洲歸,廣召梓工,旋撰旋刊,以毒水濡墨刷印,奉之荊川。荊川閱書甚急,墨濃紙粘,卒不可揭,乃屢以紙潤口津揭書,書盡毒發而死。或傳此書為毒死東樓者。不知東樓自正法,毒死者實荊川也。彼謂以三年之力成書,及巨公索觀于車中云云,又傳聞異詞耳。
??? 《寒花盦隨筆》記載的,王世貞之所以作《金瓶梅》的目的是為報父仇。王世貞父王忬藏有古畫《清明上河圖》,嚴嵩索之,王忬易以贗本獻嚴氏,為唐荊川所識破。嚴嵩大怒,遂以失誤軍機誣以殺之。王世貞為報父仇,遣人行刺唐荊川不遂,后就著《金瓶梅》一書,以毒水濡墨刷印。荊川閱書,屢以紙潤口津揭書,書盡毒發而死。清人劉廷璣在《在園雜志》中也提到此事,但情節有所不同。劉說,王忬家藏,嚴氏索之的是古畫《輞川真跡》。王以贗本獻嵩,為裱工湯裱褙識破。王忬與唐荊川有宿怨。時王忬總督薊遼軍務。荊川參劾王忬“軍政廢弛,虛縻國帑,累累數千言?!毕纫愿宄蕠朗擂?。世蕃從中主持,逮王忬以殺。在清人《缺名筆記》中,故事又有些變化。《缺名筆記》指出:“《金瓶梅》為舊說部中四大奇書之一,相傳出王世貞手,為報復嚴氏之《督亢圖》?;蛑^系唐荊川事。”荊川誣陷王忬,王忬遭大辟。王世貞為報父仇,著《金瓶梅》,“漬砒于紙以進”荊川,遂毒死荊川。
??? 追本溯源,上述的傳說故事,似乎源出于明沈德符的《野獲編補遺》卷二《偽畫致禍》條。該條記載如下:
??? 嚴分宜(嵩)勢熾時,以諸珍寶盈溢,遂及書畫古董雅事?!瓡r傳聞有《清明上河圖》手卷,宋張擇端畫,在故相王文?。耍╇芯?,其家巨萬,難以阿堵動。乃托蘇人湯臣者往圖之,湯以善裝潢知名,客嚴氏門下,亦與婁江王思質(忬)中丞往還,乃說王購之。王時鎮薊門,即命湯善價求市,即不可得,遂囑蘇人黃彪摹真本贗命,黃亦畫家高手也。嚴氏既得此卷,珍為異寶,用以為諸畫壓卷,置酒會諸貴人賞玩之。有妒王中丞者知其事,直發為贗本。嚴世蕃大慚怒,頓恨中丞,謂有意紿之。禍本自此成?;蛟萍礈赵箯m州伯仲(王世貞、王世懋兄弟),自露始末,不知善否?
??? 沈德符的記載是說,《清明上河圖》并非王忬家藏,因嚴氏求索,湯裱褙說王忬購求。王忬未得手,遂囑黃彪造贗本以獻世蕃。后來又是湯裱褙揭其為偽,世蕃大怒,遂結仇并殺王忬。在此,沈德符并沒有談到《金瓶梅》,但后來的傳說者以此為據,將其與王世貞作《金瓶梅》聯系起來,從而衍演出種種王世貞作《金瓶梅》以報父仇的故事。這些故事歸納起來,其意如下:
??? 一、 王忬以贗作《清明上河圖》(或《輞川真跡》)獻嚴氏父子,后為唐荊州(或湯裱褙)識破,直指為偽。嚴氏遂與王忬結仇并殺之。
??? 二、 王世貞為報殺父之仇,作《金瓶梅》以譏刺嚴氏,并敷毒于紙,遂毒死唐荊州(或嚴世蕃)。
??? 這些故事是真是偽,清人未加考證,一直到現代學者才作了認真的考證。
??? 否定論者的是與非
??? 在清代,王世貞說十分盛行,但否定此說者亦早已存在。清禮親王昭梿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嘯亭續錄》卷二中指出:
??? 《金瓶梅》其淫褻不待言。至敘宋代事,除《水滸》所有外,俱不能得其要領。以宋明二代官名羼雜其間,最屬可笑。是人尚未見商輅《宋元通鑒》者,無論宋元正史。弇州山人何至谫陋若是,必為贗作無疑也。
??? 昭梿所謂王世貞不可能作《金瓶梅》的原因是:一、 其書“淫褻”;二、 書中“宋明二代官名羼雜其間”.故王世貞不可能“谫陋若是”.王世貞雖系大名士,然身處那個“淫風日熾”的時代,自己也不是個獨善其身的人物,寫些“淫褻”文字乃時代使然,有何不可。至于“官名羼雜”,不足為怪?!督鹌棵贰纺耸切≌f,非史事直錄。顯然,昭梿對王世貞說的否定并無鐵證,當然不足為據。另外,清人還提出《金瓶梅》作者或為盧楠,或為薛應旗,或為趙南星、李贄等等,這當然不言而喻是對王世貞說的否定。但以上諸說均僅為片言只語,且為傳聞、猜測,并無考證,當然亦不足為據。
??? 到了現代,否定論者有魯迅、鄭振鐸、吳晗等先生。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日本譯本序》中說:“《金瓶梅詞話》被發見于北平,為通行至今的同書的祖本,文章雖比現行本粗率,對話卻全用山東的方言所寫,確切的證明了這決非江蘇人王世貞所作的書?!保斞福骸肚医橥るs文二集》)鄭振鐸也說;“只要讀《金瓶梅》一過,便知其必出于山東人之手。那末許多的山東土白,決不是江南人所得措手于其間的?!保ㄠ嵳耔I:《談金瓶梅詞話》)魯迅和鄭振鐸對王世貞說的否定,其言詞十分堅決,但證據僅為,“山東方言”、“土白”一例,顯然是不足的。而且《金瓶梅》中不僅有山東方言,還有大量的北京官話和吳語方言,這又如何解釋?否定論者中最有實力的是吳晗先生。他的否定是建筑在考證的基礎上的。但是他的考證和結論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矛盾,其理由我在下文專述。
??? 繼吳晗先生之后,否定論者的陣營日益壯大,其中最堅定者可能是趙景深先生。他說:“我敢斷言,《金瓶梅》絕對不是王世貞寫的?!保ㄚw景深:《評朱星同志〈金瓶梅〉三考》,載《上海師院學報》1980年第4期)又說:“《金瓶梅》的作者是王世貞,無論如何是無法成立的。”(趙景深:《〈金瓶梅考證與研究〉序》此書為蔡國梁著)。趙先生的話講得非常絕對,根據呢?他在《評朱星同志〈金瓶梅〉三考》一文中,專門寫了一段“王世貞沒有寫過《金瓶梅》”的文字。在這段文字中有兩處明顯的錯誤:一、 他認為“朱星同志推測魯迅所說的庚戌年版本是合情合理的”.這就錯了。魯迅所推測的萬歷庚戌年(1610)吳中始有《金瓶梅》初刻本的說法已被事實所推翻(參見本書《金瓶梅初刻本問世年代考辨》篇)。二、 他引錄的孫楷第先生對朱星講的話:“我只知最早的版本是萬歷乙巳年本。”“乙巳”乃為“丁巳”之誤。由此,趙先生認為:“乙巳版本就是萬歷三十三年即1605年版本。這版本就比朱星同志所假設的庚戌年(1610)還要早五年?!边@就錯得更離奇了。即使我們不計這兩處錯誤,趙先生認為,《金瓶梅》初刻本問世在萬歷庚戌年或丁巳年,而王世貞死在萬歷庚寅年(1590),兩者在時間上相差二三十年之久,因此,王世貞不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這個理由是不能成立的。因為成書與付刻不是一回事。古人的有些著作,在成書后或作者死后的幾十年才得以初刻,這是常有的事?!督鹌棵贰返某蓵卦谌f歷二十三年之前,而初刻卻在萬歷四十五年以后,兩者相距約二十多年。趙先生以《金瓶梅》初刻的時間來代替《金瓶梅》成書的時間,由此斷定王世貞不可能在死后寫作《金瓶梅》,這無論如何是說不通的。趙先生否定王世貞說的另一個理由,就是《金瓶梅》中的語言問題,其觀點與魯迅、鄭振鐸的說法相同。
??? 綜上所述,從現代到當代,否定論者顯然不乏其人。但除吳晗先生之外,他們均沒有拿出多少有價值的證據,因此根本不足以推翻王世貞說。
?1/4 ???1?2?3?4?下一頁?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