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詩文

體裁:
作者:
朝代:
形式:

漢宮春·會稽蓬萊閣觀雨

辛棄疾〔宋代〕

秦望山頭,看亂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為雨,雨者云乎?長空萬里,被西風變滅須臾。回首聽月明天籟,人間萬竅號呼。
誰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蘇?至今故國人望,一舸歸歟。歲云暮矣,問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見王亭謝館,冷煙寒樹啼烏!

憶江南·春去也

劉禹錫〔唐代〕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艷陽年。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尊前。惟待見青天。

江神子·杏花村館酒旗風

謝逸〔宋代〕

杏花村館酒旗風。水溶溶,飏殘紅。野渡舟橫,楊柳綠陰濃。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
夕陽樓外晚煙籠。粉香融,淡眉峰。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只有關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積雨輞川莊作

王維〔唐代〕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蘇氏文集序

歐陽修〔宋代〕

  予友蘇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遺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錄之,以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歸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棄擲埋沒糞土,不能銷蝕。其見遺于一日產,必有收而寶之于后世者。雖其埋沒而未出,其精氣光怪已能常自發見,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擯斥摧挫、流離窮厄之時直,文章已自行于天下。雖其怨家仇人,及嘗能出力而擠之死者,至其文章,則不能少毀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貴遠。子美屈于今世猶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無恨。”

  予嘗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幾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習。后百有余年,韓、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復于古。唐衰兵亂,又百余年,而圣宋興,天下一定,晏然無事。又幾百年陽,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時少而亂時多。幸時治矣,文章或不能純粹,或遲久而不相及婦。何其難之若是歟?豈非難得其人歟!茍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為之貴重而愛惜之歟!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過,至廢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嘆息流涕,而為當世仁人君子之職位宜與國家樂育賢材者惜也。

  子美之齒少于余。而予學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間,予舉進士于有司,見時學者務以言語聲偶擿裂,號為時文,以相夸尚氣而子美獨與其兄才翁及穆參軍伯長,作為古歌詩、雜文旭。時人頗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顧也。其后,天子患時文之弊,下詔書,諷勉學者以趨于古焉。由是其風漸息,而學者稍趨于古焉。獨子美為于舉世不為之時,其始終自守,不牽世俗趨舍,可謂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評事、集賢校理而廢,后為湖州長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狀貌奇偉,望之昂然,而即之溫溫,久而愈可愛慕。其才雖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擊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賴天子聰明仁圣,凡當時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榮寵。雖與子美同時飲酒得罪之人,多一時之豪俊,亦被收采,進顯于朝廷。而子美不幸死矣。豈非其命也!悲夫!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孟浩然〔唐代〕

林臥愁春盡,搴帷覽物華。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開火,仙桃正發花。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蘇溪亭

戴叔倫〔唐代〕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菩薩蠻·送曹君之莊所

辛棄疾〔宋代〕

人間歲月堂堂去,勸君快上青云路。圣處一燈傳,工夫螢雪邊。
麴生風味惡,辜負西窗約。沙岸片帆開,寄書無雁來。

卜居

杜甫〔唐代〕

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銷客愁。
無數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沉浮。
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

赤壁

趙翼〔清代〕

依然形勝扼荊襄,赤壁山前故壘長。
烏鵲南飛無魏地,大江東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國,一片山河百戰場。
今日經過已陳跡,月明漁父唱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