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詩文

體裁:
作者:
朝代:
形式:

羌村三首·其三

杜甫〔唐代〕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
驅(qū)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yuǎn)行。
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fù)清。
苦辭酒味薄,黍地?zé)o人耕。(苦 一作:莫)
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
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夜送趙縱

楊炯〔唐代〕

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
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

望月有懷

李白〔唐代〕

清泉映疏松,不知幾千古。
寒月?lián)u清波,流光入窗戶。
對此空長吟,思君意何深。
無因見安道,興盡愁人心。

陌上贈美人

李白〔唐代〕

駿馬驕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車。
美人一笑褰珠箔,遙指紅樓是妾家。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李白〔唐代〕

歲星入漢年,方朔見明主。
調(diào)笑當(dāng)時人,中天謝云雨。
一去麒麟閣,遂將朝市乖。
故交不過門,秋草日上階。
當(dāng)時何特達(dá),獨與我心諧。
置酒凌歊臺,歡娛未曾歇。
歌動白紵山,舞回天門月。
問我心中事,為君前致辭。
君看我才能,何似魯仲尼。
大圣猶不遇,小儒安足悲。
云南五月中,頻喪渡瀘師。
毒草殺漢馬,張兵奪云旗。
至今西洱河,流血擁僵尸。
將無七擒略,魯女惜園葵。
咸陽天下樞,累歲人不足。
雖有數(shù)斗玉,不如一盤粟。
賴得契宰衡,持鈞慰風(fēng)俗。
自顧無所用,辭家方來歸。
霜驚壯士發(fā),淚滿逐臣衣。
以此不安席,蹉跎身世違。
終當(dāng)滅衛(wèi)謗,不受魯人譏。

寄贈薛濤

元稹〔唐代〕

錦江滑膩蛾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
別后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fā)五云高。

早梅芳·海霞紅

柳永〔宋代〕

海霞紅,山煙翠。故都風(fēng)景繁華地。譙門畫戟,下臨萬井,金碧樓臺相倚。芰荷浦溆,楊柳汀洲,映虹橋倒影,蘭舟飛棹,游人聚散,一片湖光里。
漢元侯,自從破虜征蠻,峻陟樞庭貴。籌帷厭久,盛年晝錦,歸來吾鄉(xiāng)我里。鈴齋少訟,宴館多歡,未周星,便恐皇家,圖任勛賢,又作登庸計。

為學(xué)一首示子侄

彭端淑〔清代〕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xué)有難易乎?學(xué)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xué),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xué)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圣人之道,卒于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xué)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xué)不倦者,自力者也。

夢江南·蘭燼落

皇甫松〔唐代〕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

秋日題竇員外崇德里新居

劉禹錫〔唐代〕

長愛街西風(fēng)景閑,到君居處暫開顏。
清光門外一渠水,秋色墻頭數(shù)點山。
疏種碧松通月朗,多栽紅藥待春還。
莫言堆案無馀地,認(rèn)得詩人在此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