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友蘇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遺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錄之,以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歸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棄擲埋沒糞土,不能銷蝕。其見遺于一日產,必有收而寶之于后世者。雖其埋沒而未出,其精氣光怪已能常自發見,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擯斥摧挫、流離窮厄之時直,文章已自行于天下。雖其怨家仇人,及嘗能出力而擠之死者,至其文章,則不能少毀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貴遠。子美屈于今世猶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無恨。”
予嘗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幾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習。后百有余年,韓、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復于古。唐衰兵亂,又百余年,而圣宋興,天下一定,晏然無事。又幾百年陽,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時少而亂時多。幸時治矣,文章或不能純粹,或遲久而不相及婦。何其難之若是歟?豈非難得其人歟!茍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為之貴重而愛惜之歟!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過,至廢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嘆息流涕,而為當世仁人君子之職位宜與國家樂育賢材者惜也。
子美之齒少于余。而予學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間,予舉進士于有司,見時學者務以言語聲偶擿裂,號為時文,以相夸尚氣而子美獨與其兄才翁及穆參軍伯長,作為古歌詩、雜文旭。時人頗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顧也。其后,天子患時文之弊,下詔書,諷勉學者以趨于古焉。由是其風漸息,而學者稍趨于古焉。獨子美為于舉世不為之時,其始終自守,不牽世俗趨舍,可謂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評事、集賢校理而廢,后為湖州長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狀貌奇偉,望之昂然,而即之溫溫,久而愈可愛慕。其才雖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擊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賴天子聰明仁圣,凡當時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榮寵。雖與子美同時飲酒得罪之人,多一時之豪俊,亦被收采,進顯于朝廷。而子美不幸死矣。豈非其命也!悲夫!
譯文
我的朋友蘇子美去世后四年,我才得到他生平的文章遺稿收集抄錄。子美是杜家的女婿,我便把這部文集歸還他家,并告訴杜公說:“這些文章是珍貴的金玉。即使被丟棄埋沒在糞土中,也不會消磨腐蝕的。將來一定有人收藏珍愛它。即使它被埋沒,沒有顯露出來,它的靈氣、奇異的光芒常常自動地顯現出來,外物也不能掩蓋它。所以當子美遭受排擠挫折的時候,他的文章已經傳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經出力排擠,把他置于絕境的人,對他的文章卻一點都不能貶低、遮蔽。大凡人們的感情,都是輕視近代,看重古代,子美困窘地生活在今天,文章還如此受人重視,將來他的文章該會怎樣受到人們的喜愛??!杜公您可以沒有遺憾了。
這篇序言分為四段。第一段先簡略地交代了編輯《蘇氏文集》的過程。第二段論述了政治的盛衰與文章的盛衰并不完全一致。第三段寫蘇舜欽不顧世俗的反對嘲笑,特立獨行,抗流俗而寫作古體詩文。末段文章繼續哀嘆蘇氏的不幸,年僅不惑而亡,確是令人極為痛心的。這篇序言抑揚頓挫,慷慨詠嘆,不僅議論風發,而且富于情韻。
文章開篇,先簡略地交代了編輯《蘇氏文集》的過程,接著,著重寫了作者對蘇舜欽岳父杜公說的一段話。以豐城龍泉、太阿寶劍的精光上沖斗牛為喻,說明蘇氏詩文的精光連陷害他的冤家仇人都無法掩蔽,并預言其必將大放光彩于后世。先從文學方面對蘇氏作了極高的評價,充滿著贊賞之情。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篇序言分為四段。第一段先簡略地交代了編輯《蘇氏文集》的過程。第二段論述了政治的盛衰與文章的盛衰并不完全一致。第三段寫蘇舜欽不顧世俗的反對嘲笑,特立獨行,抗流俗而寫作古體詩文。末段文章繼續哀嘆蘇氏的不幸,年僅不惑而亡,確是令人極為痛心的。這篇序言抑揚頓挫,慷慨詠嘆,不僅議論風發,而且富于情韻。
文章開篇,先簡略地交代了編輯《蘇氏文集》的過程,接著,著重寫了作者對蘇舜欽岳父杜公說的一段話。以豐城龍泉、太阿寶劍的精光上沖斗牛為喻,說明蘇氏詩文的精光連陷害他的冤家仇人都無法掩蔽,并預言其必將大放光彩于后世。先從文學方面對蘇氏作了極高的評價,充滿著贊賞之情。
接著,序文論述了政治的盛衰與文章的盛衰并不完全一致,從古以來治世少而亂世多,一旦面臨治世,而文章跟不上政治,那是由于不愛惜文學人才的緣故。由此自然地引出蘇舜欽的遭遇,歐陽修發出沉重的嘆息:“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過,至廢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嘆息流涕,而為當世仁人君子之職位宜與國家樂育賢材者惜也!”政敵小題大做,為了一頓酒食的小過失,竟將一代英才摧殘至死,無論是從私人感情方面來說,還是從為國家培育人才方面來說,都要令人扼腕痛惜、痛哭流淚而不能自已也1這一段文字,既申之以理,又動之以情,真是情理交融的好文章。
三段,寫蘇舜欽不顧世俗的反對嘲笑,在時文盛極一時、舉世不寫古文之時,特立獨行,抗流俗而寫作古體詩文。歐陽修將他譽為“特立之士”,這個稱號蘇舜欽確實是當之無愧的。
末段,文章繼續哀嘆蘇氏的不幸,年僅不惑而亡,確是令人極為痛心的。接著,回憶蘇氏的狀貌和為人,雖僅寥寥數語,卻極精彩傳神:“其狀貌奇偉,望之昂然而即之溫溫,久而愈可愛慕。其材雖高,而人亦不甚嫉忌?!比绱撕吞@可親、奇偉杰出的一代英才,卻不幸死于政治斗爭的漩渦中。特別是此文最后,寫到其他因蘇氏一案受牽連的人都一一復職,“今并列于榮寵”,“而子美獨不幸死矣,豈非其命也!悲夫!”序文就在這樣的哀悼聲中結束,令人有哀音繞粱、三日不絕于耳之感。
這篇序文是歐陽修文章中的精品。因為蘇子美是歐陽修志同道合的好友,又是極為難得的人才。這樣一位有特立獨行的有志之士,卻橫受冤屈以致罷廢而死。所以為他的文集作序,先從其文章的價值說到其不幸遭遇,為其鳴不平。全文把敘事、議論、抒情融為一體。在稱呼上,“予友蘇子美”,“嗟吾子美”,“而子美獨不幸死矣”,語含悲哀,催人淚下;在結構上開合變化,一浪高似一浪,一層深似一層;在語言上,長短句、正反意,錯綜變化,一唱三嘆,充分表現散文的音節美,值得反復吟誦玩味。▲
,參考資料:完善
1、 弓保安主編,姜光斗編著.歐陽修散文精品選:陜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117 2、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編.歐陽修詩文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03:133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