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詩文

體裁:
作者:
朝代:
形式:

題沙溪驛

劉基〔明代〕

澗水彎彎繞郡城,老蟬嘶作車輪聲。
西風吹客上馬去,夕陽滿川紅葉明。

一毛不拔

邯鄲淳〔魏晉〕

一猴死,見冥王,求轉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須將毛盡拔去。”即喚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勝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漫感

龔自珍〔清代〕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滿江紅·倦客新豐

辛棄疾〔宋代〕

倦客新豐,貂裘敝、征塵滿目。彈短鋏、青蛇三尺,浩歌誰續。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國。嘆詩書、萬卷致君人,翻沉陸。
休感慨,澆醽醁。人易老,歡難足。有玉人憐我,為簪黃菊。且置請纓封萬戶,竟須賣劍酬黃犢。甚當年、寂寞賈長沙,傷時哭。

浣溪沙·雨濕清明香火殘

朱敦儒〔宋代〕

雨濕清明香火殘。碧溪橋外燕泥寒。日長獨自倚闌干。
脫籜修篁初散綠,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與誰看。

偃虹堤記

歐陽修〔宋代〕

  有自岳陽至者,以滕侯之書、洞庭之圖來告曰:“愿有所記。”予發書按圖,自岳陽門西距金雞之右,其外隱然隆高以長者,曰偃虹堤。問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為也。”問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險,而岳陽,荊、潭、黔、蜀四會之沖也。昔舟之往來湖中者,至無所寓,則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遠且勞,而又常有風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無患。”問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長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殺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萬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時以成。”問其始作之謀,曰:“州以事上轉運使,轉運使擇其吏之能者行視可否,凡三反復,而又上于朝廷,決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議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書矣。”

  蓋慮于民也深,則其謀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險不測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荊、潭、黔、蜀,凡往來湖中,無遠邇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陽四會之沖,舟之來而止者,日凡有幾!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則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數計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壞。蓋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繼者常至于殆廢。自古賢智之士,為其民捍患興利,其遺跡往往而在。使其繼者皆如始作之心,則民到于今受其賜,天下豈有遺利乎?此滕侯之所以慮,而欲有紀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聞當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時,嘗顯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無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慮熟謀審,力不勞而功倍,作事可以為后法,一宜書。不茍一時之譽,思為利于無窮,而告來者不以廢,二宜書。岳之民人與湖中之往來者,皆欲為滕侯紀,三宜書。以三宜書不可以不書,乃為之書。

  慶歷六年某月某日記。

涉江

屈原〔先秦〕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寶璐。
世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
駕青虬兮驂白螭,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
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
與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濟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
步余馬兮山皋,邸余車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
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疑滯。
朝發枉渚兮,夕宿辰陽。
茍余心其端直兮,雖僻遠之何傷。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紛其無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
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接輿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與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亂曰:鸞鳥鳳皇,日以遠兮。
燕雀烏鵲,巢堂壇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陰陽易位,時不當兮。
懷信侘傺,忽乎吾將行兮!

清江引·秋居

吳西逸〔元代〕

白雁亂飛秋似雪,清露生涼夜。掃卻石邊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滿天人睡也。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陶淵明〔魏晉〕

蕤賓五月中,清朝起南颸。
不駛亦不遲,飄飄吹我衣。
重云蔽白日,閑雨紛微微。
流目視西園,燁燁榮紫葵。
于今甚可愛,奈何當復衰!
感物愿及時,每恨靡所揮。
悠悠待秋稼,寥落將賒遲。
逸想不可淹,猖狂獨長悲!

古意

李白〔唐代〕

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
輕條不自引,為逐春風斜。
百丈托遠松,纏綿成一家。
誰言會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蘿發馨香,菟絲斷人腸。
枝枝相糾結,葉葉競飄揚。
生子不知根,因誰共芬芳。
中巢雙翡翠,上宿紫鴛鴦。
若識二草心,海潮亦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