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從軍疆場的壯志難酬令人悵惘,只能將對東南形勢的憂慮情懷注滿詩行。
賦詩抒懷和仗劍抗敵是我平生志愿,如今十五年過去,白白辜負了“狂士”聲名。
注釋
絕域:隔絕的地域,言其遠。此指我國邊疆。
惘(wǎng)然:失志的樣子。指從軍的愿望未能實現。
東南:指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當時英、美、葡等國已開始在東南沿海一帶的廣州、漳州(今屬廈門)、寧波進行經濟掠奪。
詞箋(jiān):寫詩詞的紙,亦可作“詩詞”看。箋,古代小幅而極精致的紙。
負:辜負。十五年:詩人于嘉慶十四年(1809)十八歲時成人立志,在北京與被
這是一首充滿強烈愛國主義激情的詩篇,抒發了憂心國事,尤其是對東南沿海地區遭遇列強侵凌的深重憂患,表達了不畏宵小之徒的嘲笑,愿以文才武略報效國家的愛國情懷。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兩句,感慨立功邊塞之志不能如愿,只得借詩把閑散于東南的滿腔幽恨抒發出來。由“絕域從軍”即一向關注的西北邊疆局勢遙遙說起,實指那種“氣寒西北何人劍”的經世雄心,可是現實中哪里能尋得這樣一個舞臺。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經清醒地認識到“縱使文章驚海內,紙上蒼生而已!似春水、干卿甚事”(《金縷曲·癸酉秋出都述懷有賦》),如今不也還是落得“幽恨滿詞箋”的結局么?那么所謂“幽恨”又何指?詩人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這是一首充滿強烈愛國主義激情的詩篇,抒發了憂心國事,尤其是對東南沿海地區遭遇列強侵凌的深重憂患,表達了不畏宵小之徒的嘲笑,愿以文才武略報效國家的愛國情懷。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兩句,感慨立功邊塞之志不能如愿,只得借詩把閑散于東南的滿腔幽恨抒發出來。由“絕域從軍”即一向關注的西北邊疆局勢遙遙說起,實指那種“氣寒西北何人劍”的經世雄心,可是現實中哪里能尋得這樣一個舞臺。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經清醒地認識到“縱使文章驚海內,紙上蒼生而已!似春水、干卿甚事”(《金縷曲·癸酉秋出都述懷有賦》),如今不也還是落得“幽恨滿詞箋”的結局么?那么所謂“幽恨”又何指?詩人嘗自陳:“怨去吹簫,狂來說劍,兩樣銷魂味”(《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或者大展雄才,或者遠避塵囂,這是他平生心事之不可割分的兩個層面。于是有下文“負盡狂名”的情極之語,郁勃蒼涼,令人聳然動容。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后兩句直抒胸臆。詩人在《己亥雜詩》中曾有“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的憤慨,正可作這兩句的注腳。立志革新的詩人,本想以“劍”與“簫”這一武一文來實現改革社會的愿望,而今寫了一些滿紙幽恨的詞章,絲毫無助于補偏救弊,豈不是徒具狂名!
全詩意境雄渾,感情奔放,有強烈的感人力量。▲
,參考資料:完善
1、 姚立巖 王少閣 劉金城.歷代絕句選讀: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08月第1版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翻飛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飐,癡數春星。......
從教鐵石,每見花開成惜惜。淚點難消,滴損蒼煙玉一條。憐伊大冷,添個紙窗疏竹影。記取相思,環佩歸來月上時。......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嚙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