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夕陽樓》

作者:來源:網址:發布時間:1642686785


夕陽樓

李商隱


在滎陽,是所知今遂寧蕭侍郎牧滎陽日作矣。


花明柳暗繞天愁,

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

不知身世自悠悠。


微信圖片_20220120215344.jpg


 · 譯注

花明柳暗,憂愁繞著天時轉。登上了高高城樓,又上高樓。

要想問孤飛的鴻雁,你將飛向何方?豈不知自己的身世,同樣悠悠茫茫!


1.夕陽樓:舊鄭州之名勝,始建于北魏,為中國唐宋八大名樓之一,曾與黃鶴樓、鸛雀樓、岳陽樓等齊名。

滎陽:在河南省鄭州市滎陽一帶。

2.是:指夕陽樓。所知:所熟悉的人。蕭侍郎:即蕭澣。

3.花明:九月繁花凋謝,菊花開放,特別鮮明。柳暗:秋天柳色深綠,顯得晦暗。繞天愁:憂愁隨著天時循環運轉而來,秋天有秋愁。

4.重城:即“層樓”,指高高的城樓。樓:指夕陽樓。



 · 簡析

此詩大約作于大和九年(835)秋。據作者自注可知,蕭澣正在遂州。夕陽樓是大和七年(833)蕭澣在鄭州任刺史時所建。李商隱昔曾投靠蕭澣為其幕僚,因為才華過人深得蕭澣賞識,可以說有知遇之誼,故稱“所知”。


這首詩以眼前看到的景物入手,以藝術的手法來詮釋心中的愁緒和感慨,讀起來沉郁真摯,依稀在人們面前展開了一幅花明柳暗、高樓獨立、孤鴻飛翔的畫面。李商隱用他生動的筆墨,既寫出了夕陽樓的真實風景,也盡情傾訴了他的心事和渴望。


詩人登樓所見景物有二:一曰花明柳暗;二曰悠悠孤鴻。“花明柳暗”,說明時值春色爛漫的季節,大自然本應是一派生機盎然的天地。但是李商隱卻沒有“峰回路轉”、“又一村”的那種感覺,而是把彌漫在詩人自己胸際黯淡的愁云,又轉而彌漫到“花明柳暗”的景物之上,使如許春色也蒙上了一層萬里愁云萬里凝的黯淡色彩,而且詩人胸際的愁云又放而大之,彌漫充塞到了天地間,成了“繞天愁”,此愁不同于它愁,此愁悠長、紛亂。


詩中三 、四兩句專就望中所見孤鴻南征的情景抒慨。仰望天空,萬里寥廓,但見孤鴻一點,在夕陽余光的映照下孑然逝去。這一情景,連同詩人此刻登臨的夕陽樓,都很自然地使他聯想起被貶離去、形單影只的蕭澣,從內心深處涌出對蕭澣不幸遭際的同情和前途命運的關切,故有“欲問”之句。但方當此時,忽又頓悟自己的身世原來也和這秋空孤鴻一樣孑然無助、渺然無適,真所謂“不知身世自悠悠”了。


此詩體現了李商隱七絕“寄托深而措辭婉”(葉燮《原詩》)的特點。


標簽:
猜你喜歡
風雨 李商隱 〔唐代〕

風雨李商隱〔唐代〕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心斷新豐酒,銷愁斗幾千。&nb

無題 李商隱 〔唐代〕

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李商隱〔唐代〕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