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最有名的一首相思詩,僅20字,太動人了!

作者:來源:網址:發布時間:1642856661

微信圖片_20220122210525.jpg
王維有一首寫相思的詩,
感人至深,家喻戶曉,
幾乎人人會背。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王維《相思》


這首詩曲折婉轉,意味深長,
是不少人的愛情啟蒙詩,
但你可知,
這首詩,又名《江上贈李龜年》,
并非寫給愛人,而是寫給王維的好友,
也是大唐第一樂師,李龜年。


說起李龜年,不少人會想起,
杜甫那首《江南逢李龜年》,
作為送給朋友的詩,
其知名度不低于李白的《贈汪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這位李龜年,究竟何許人也?
他與王維、杜甫,有著怎樣的故事?
這要從1000多年前的盛世長安說起。


天寶初年,暮春時節,
百花凋零,唯有牡丹,獨攬群芳,
此時的大唐還沉浸在盛世的夢幻中,
香煙馥郁,簫鼓喧闐,
燈火盈門,笙歌迭奏。



那天唐玄宗興致正好,
攜楊貴妃在沉香亭賞花,
急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
李白大筆一揮,即興寫下三首《清平調》。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清平調·其一》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清平調·其二》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檻桿。
 ——《清平調·其三》



微信圖片_20220122210547.jpg


李龜年出身官宦世家,
名字取神龜長壽之意,
是大唐王朝最聲名顯赫的音樂家,
也是那個年代,名副其實的頂流。

李龜年有兩個兄弟,
李彭年善舞,李鶴年善歌,
三人共同創作了《渭川曲》,
深得玄宗喜愛。

而他本人,音樂造詣極高,
除了會唱歌作曲,還會篳篥、羯鼓,
是個精通聲樂、樂器、作曲的音樂全才,
被尊稱為樂圣,
可以與當時在詩壇號稱仙圣的李杜齊名。


身居詩壇主流的大歷十才子之首的李端,
也曾作過一首《贈李龜年》——

青春事漢主,白首入秦城。
遍識才人字,多知舊曲名。
風流隨故事,語笑合新聲。
獨有垂楊樹,偏傷日暮情。
——李端《贈李龜年》


按理說,李龜年的職業是低賤的,
賣唱這行僅僅略高于賣身,
可恰巧他生在了一個重視詩歌文化的年代,
玄宗本身就是藝術界的奇才,
遇到李龜年惺惺相惜,為他僭越了禮制,
送了東都通遠里一座大宅,
規制甚至超過了公侯。

大唐風華,極盡絢爛,
李龜年出入達官貴人的宅邸,
為盛世演繹歌舞升平,
他的歌聲,承載著盛唐的氣象,
他的演奏,凝聚著繁榮的縮影。


微信圖片_20220122210541.jpg


與他同時期的王維,
不僅精通詩畫,參禪悟理,
也是個難得的音樂天才。

相傳,有人發現一幅奏樂圖,
但不知為何題名,
王維見后回答說:
“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
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能詩擅樂的王維,
與李龜年是好友,
二人年齡相仿,志趣相投,
何況兩人都是性情中人,
而非沽名釣譽之徒,
就算深受皇家重視,
也沒有迷失本心,
一來二往,便成了知音好友。


李龜年擅長將唐詩譜曲歌唱,
他對王維的詩則格外偏愛,
清平時期,
兩人飲酒作詩,以樂會友,
徜徉在音樂和詩歌的殿堂,
縱享詩意、繁華和太平。

無奈,漁陽的戰鼓聲擾亂了這份平靜,
號角聲起,換了人間,
安史之亂后,
二人分隔兩地,許久相見。




正是一年春來紅豆生,
兩人在江上久別重逢,
憶起曾經在南國見過的紅豆,
王維情到深處,悲從中來,
便以詩相贈,以表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紅豆本是最普通的紅豆,
但加了情誼,便與眾不同,
相傳,漢代有位女子,
苦苦等候征戰的夫君,
直把眼淚流盡,只剩顆顆血滴,
一顆將大樹的根部染紅,
一顆竟結出殷紅的豆子,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從此人們喚它“相思豆”。


那亂世之中,命如飄萍,
一別很可能會成永別,
每一寸思念,都是泣血的殘淚,
每一個春天,也就越發珍貴。

這一粒粒紅豆,
仿佛生命的無奈,
都是你我無能為力的心事,
和此生難以言說的眷戀。

兩人短暫相逢,又天各一方,
李龜年輾轉江南,以賣唱為生,
王維歷經波折,又重回長安,
兩人再未相見。

微信圖片_20220122210550.jpg


公元770年,
距離安史之亂結束,已經7年,
距離王維離世,已經9年。
朝野動蕩,盛世不再,
山河破碎,百姓流離。


又是暮春,垂暮之年的杜甫,
從江南一帶,流落漂泊到潭州,
那天在走在石板路上,
忽然,聽到了熟悉的歌聲: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尋常往事忽然涌上心頭,
他循聲望去,只見人群圍攏中,
一位兩鬢斑白、衣衫襤褸的老者,
正在彈唱王維的《相思》,
那不是別人,
正是曾經的宮廷第一樂師,
李龜年。



而李龜年也認出了站在人群中的杜甫,
兩人雖然沒有深交,
但在長安有數面之緣,
物是人非,相顧無言,
沉默過后,不禁撫掌大笑。

往事已如過眼云煙,
被稱為“樂圣”的大唐第一樂師,
被稱為“詩圣”的壯志第一青年,
沒有悲傷的淚水,
也沒有失意的抱怨。
兩個看透了興衰榮辱的老人,
只有重逢的喜悅,和豪邁的感慨,
杜甫提筆寫道: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微信圖片_20220122210554.jpg




與杜甫短暫相會后,
李龜年又流落到了湖南湘潭。
在受邀參加湘中采訪使舉辦的宴會中,
他再次忘情演唱唱了起這首《相思》,
還有王維另一首《伊州歌》。

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余。
征人去日殷勤囑,歸燕來時數附書。


滿座皆感,泫然淚下,
一幕幕往事在歌聲中重現,
一代人的青春與衰老,
命運的無常,皆系于此間,
李龜年悲從中來,突然暈倒,
四天后蘇醒,又郁郁而終。


極盛時期的李龜年,
一曲引吭高歌,皇帝伴奏,
貴妃伴舞,李白作詞,
到頭來滄桑巨變,
只有王維的詩,還相伴在他的左右,
只有王維的情誼,還陪在他的身邊。

史書上沒有兩個人相知相交的記載,
但從只言片語中,我們能窺探一二,
一顆紅豆,遙寄相思,
所謂知己,莫過如是,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微信圖片_20220122210545.jpg



小時候讀《相思》,
它只是一首詩,
二十個字,一口氣便讀完,
哪怕心中覺得很美,
亦只是一首情竇初開的詩而已,
現如今,再讀《相思》,
才發現已是刻骨銘心,
生命是往前走的一個路程,
再多的悵憾,也抵不過似水流年。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
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仍記得,賈寶玉唱《紅豆詞》的時候,
有訴不盡的哀傷和留戀。
你是否有相思的人?
或許是那些錯過的,或許是得到的,
或許早已各分天涯、杳無音訊……



曾經的繁花似錦,
曾經的對酒當歌,
終歸只是一場夢,
當繁華落盡,流光散去,
多少回燈花挑盡不成眠,
多少次高樓望斷人不見,
孑然一人最終還是嘗盡離殤,
曲終人散,青山歸遠,
徒留一顆相思豆,
遙遙相寄,靜默相思。


文章來源: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ID:gxjhshys),部分圖片來源電影《妖貓傳》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本號文章,歡迎分享,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標簽:
猜你喜歡
王維最“自私”的一首詩,不問家人,卻令無數想家人淚奔

天氣越來越寒冷,年越來越近。 每逢佳節倍思親,有多少遠離故鄉的人已經在開始倒數回家的日子了? “只要

送沈子歸江東 【唐】王維

送沈子歸江東【唐】王維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譯文楊柳飄拂的渡口行客疏疏稀稀,艄

齊州送祖三 王維 〔唐代〕

齊州送祖三王維〔唐代〕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祖帳已傷離,荒城復愁入。天寒遠山凈,日暮長河急。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