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一門父子三詞客算什么?他家一門父子八大家

作者:楊婷婷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2372
魏晉名門瑯琊王氏人才輩出,滿門高知,他們家不光男子厲害,就連娶進門的媳婦也極其不簡單。 書圣王羲之就是出自這個家族,而我們曾在課本上學到的“詠絮才女”——謝道韞就是王羲之的兒媳婦。 怎么樣,這個家族的人是不是如雷貫耳,是不是似曾相識,是不是仔細想想...... 王羲之的祖父王正是尚書郎,父親王曠是淮南太守,曾經倡議晉室渡江,于江左稱制,建立東晉王朝。 他的伯父王導更是名聞于世,是東晉的丞相。 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東晉的軍事統帥。 瑯琊王氏在東晉可謂權傾一時,熾盛隆貴。 01 劉禹錫詩句中“舊時王謝堂前燕”中的“王”指的就是王羲之的家族。 王羲之出生就是官二代、官三代。因為這樣的出身,王羲之想要做官更是輕而易舉。 他一出仕就是秘書郎,后為庾亮的參軍,再遷寧遠將軍、江州刺史,最后做到右軍將軍、會稽內史。 所以人們又稱他為"王右軍"。 本來出身豪門,官居將軍已經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了,然而王羲之還有更多讓他人無法企及的高度,比如帥氣的長相、圓滿的婚姻、優秀的子女、流傳千古的書法...... 兩晉時期,門閥士族是當時社會的中流砥柱,門閥士族出身的子弟們,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 王羲之當然也不例外,盡管和其他“烏衣巷”的孩子們一樣喜好穿黑白顏色的衣服,但毫不影響他的俊美。 他的名聲,當時傳遍石頭城,他的叔父王導就曾經說過:“逸少何緣復減萬安?”意思就是,我家王羲之,比起美男子萬安半點也不差! 02 在那個沒有網絡的年代,依然有大批粉絲瘋狂為王羲之打CALL。其中一個就是他的岳父郗鑒。 郗鑒有個女兒,正當妙齡,相貌絕美,尚未婚配,郗鑒對這個女兒寵愛得不得了,一心想要為她挑選全天下最俊美,最有才華的男子做夫婿。 郗鑒和丞相王導情誼深厚,又同朝為官,他聽說王家子弟眾多,個個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后,郗鑒就把自己擇婿的想法告訴了王丞相。王丞相說:“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選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誰,我都同意。” 得到王導的許可后,郗鑒就命心腹管家,帶上重禮到了王丞相家。 王府子弟聽說郗太尉派人來為女兒相親的消息后,都仔細打扮了一番才出來相見。 郗鑒的心腹管家尋來覓去半天后,一數少了一人。 王府管家便領著郗府管家來到東跨院的書房里,郗府管家剛踏入書房就看見王羲之袒胸露乳地靠在東墻的床上,似乎對郗太尉派人來王府挑選女婿這件事毫不知情。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就對郗太尉說:“王府的年輕公子二十余人,聽說郗府覓婿,都爭先恐后,唯有東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著若無其事。” 郗鑒說:“我要選的就是這樣的人,走,快領我去看。” 郗鑒來到王府,看見王羲之既豁達又文雅,才貌雙全,當場就下了聘禮,把王羲之選為女婿。 在這場擇婿事件中還產生了一個專門用來夸贊女婿的成語——“東床快婿”。 如果說在這場擇婿大賽中,王羲之最初是憑著高超的營銷技術成功進入決賽,那么他能在決賽中一舉拿下“郗氏女婿”桂冠,靠的還是出眾的長相和淵博的學識這兩個終極殺手锏。 而在這場擇婿大賽中始終沒有露面的“新糧”郗璇,也沒有辜負王羲之“袒腹東床”的情意。 王獻之書法 03 作為郗太尉的掌上明珠,她不僅知書達理,而且尤其擅長草書。后世甚至將她稱為“女中筆仙”。 婚后,他們生下了七子一女。在他們的悉心培養下,這七子一女在書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詣。 他們的兒子王獻之,善長草書;凝之,擅長草隸;徽之,善長正草書;操之,善長正行書;煥之,善長行草書。 而獻之,則被稱為“小圣”。與王羲之并稱為“二王”,還與張芝、鐘繇、王羲之并稱“書中四賢”。 黃伯思曾在《東觀徐論》中說:“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與子敬書俱傳,皆得家范,而體各不同。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之得其勢,煥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 王羲之夫婦放在今天,同時征戰文藝界、娛樂圈、官場、教育界完全不是問題。 竹扇題字 04 除了在書法上的非凡成就外,王羲之還貢獻了好幾個流傳千古的成語。 傳說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 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嘆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從此“入木三分”就誕生了。加上之前在選婿大賽中貢獻的“東床快婿”,已經連續有兩個成語為他而生。 此外還有不少典故。比如什么竹扇題字、書成換鵝、巧補春聯等。 其中,較為有趣的當屬“竹扇題字”了。 相傳王羲之曾經在一座小橋上,幫一個賣扇子的老婆婆在她賣不出去的扇子上題字,結果老婆婆的扇子被人搶購一空。 后來老婆婆經常拿著扇子在橋上等王羲之給她寫字,結果王羲之不敢從橋上經過,每次都只能從旁邊的小巷子里繞路而走。 如果老婆婆當時知道王羲之是名滿天下的書法家,估計被王羲之題過字的那些扇子她就留下來自己收藏了。 后人評論說:王羲之之所以能夠成為書圣,原因有三:一是墨池之功,也就是勤學苦練。 二是愛鵝之功,從鵝的走姿步態悟出了書法之道,從而書藝大進。 三是夫人之功,郗夫人對王羲之的書法不時提點,大有裨益。 反正人家成功了,你就是說他的成功與他老丈人的幫助大有關系也沒人敢反駁。 其實大家之所以這么說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一個人在某方面能夠取得非凡的成就,除了和自身的努力息息相關外,還和周圍的環境密不可分。 《蘭亭集序》 05 公元361年,王羲之去世,那年,他59歲。 在他去世二百多年后,《蘭亭集序》被他的書法忠實愛好者李世民帶進了墳墓,從此,世上再也見不到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的真跡。 而世上流傳的所有王羲之的作品均為摹本。 我們現在能見到的王羲之的真跡,只有半個字,那就是現存于浙江天臺山上國清寺里的“鵝字碑”。 那個獨筆鵝,振翅欲飛,它仰著高傲的頭顱,看起來是那樣的遺世獨立,那樣的藐視一切,飄若游云,矯若驚龍。 南唐后主李煜說:“善書法者,各得右軍之一體。若虞世南得其美韻而失其峻邁,歐陽詢得其力而失其溫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變化……” 總而言之就一句話,王羲之的書法最屌。 或許對王羲之來說,“寫字”既是儒雅的氣質,率真的性情。 也是一生癡迷一件事的執著,揮毫潑墨的瀟灑,自由不羈的情懷。 更是“山陰路上桂花初,王謝風流滿晉書”的時代故事……
標簽:
猜你喜歡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是一見鐘情,還是窺財起義?

楊婷婷

說到漢朝,司馬相如是一個如何也繞不過去的人物,而說到司馬相如,卓文君又是一個怎樣都繞不過去的女子。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是一

蘇軾一門父子三詞客算什么?他家一門父子八大家

楊婷婷

魏晉名門瑯琊王氏人才輩出,滿門高知,他們家不光男子厲害,就連娶進門的媳婦也極其不簡單。書圣王羲之就是出自這個家族,而我們

詠絮之才謝道韞,嫁錯郎只能在悲戚中過一生

楊婷婷

她容貌傾城,八歲“詠絮之才”的聲名享譽天下;她俠肝義膽,心懷天下,時人評之為林下之風;她能吟詩作對,也能提刀殺敵。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