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絮之才謝道韞,嫁錯郎只能在悲戚中過一生
作者:楊婷婷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1393
她容貌傾城,八歲“詠絮之才”的聲名享譽天下;她俠肝義膽,心懷天下,時人評之為林下之風;她能吟詩作對,也能提刀殺敵。她的人生本來一路開掛,然而嫁了一個草包丈夫后人生境況急轉直下。
都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男人入錯行的代價和損失尚可以補救,而在古代,一個女子如若嫁錯郎那她人生的走向大致就注定了。
01
詠雪之才
第一次知道謝道韞,源于讀《紅樓夢》中寶釵和黛玉的判詞“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這句詩形容寶釵擁有孟母一樣的品德,黛玉則有謝道韞一般的才華。
再后來讀到《世說新語·言語》中的《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我才知道書中那個用七個字,就勾勒出疾風驟雪、紛紛揚揚下雪天的女子就是被曹雪芹高度認可的才女。據考證,當時謝道韞不足十歲。
謝道韞出身陳郡謝家,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東晉名將謝玄的姐姐。
當時家族中的國民偶像謝安帶頭隱居避世,領著一群子侄談玄對弈,過著世外仙人的日子。
在這種成長環境下,謝道韞的性情、才情、見識都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大家所熟知的“詠雪之才”典故,也是發生在這一時期。這也是大部分人對于謝道韞的全部印象。
02
家庭氛圍的影響
事實上,這個流傳千古的典故只是謝道韞才華的冰山一角,無論學識、見識,還是胸襟、氣度,謝道韞都不遜色于當時的魏晉名士。也有時人將她比之于竹林七賢。
與謝安隱居于山陰時,謝道韞擬作了一首嵇康的《詠松詩》拿去給謝安看,詩是這樣的:
遙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游下憩,瞻波萬仞條。
騰躍未能升,頓首俟王喬。
時哉不我與,大運所飄飖。
謝道韞的這篇擬作展現出的超然境界,完全不像一個深閨女子所作,而此時她還不足十歲。
當然這除了個人的天資外,謝家自由風雅精神文化對她人格的塑造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文學造詣上謝道韞受叔父謝安的影響比較多,而在行事作風上她多多少少也受到父親謝奕的影響。
謝奕以放蕩不羈聞名于士林,曾任職于攝政王——桓溫手下。
桓溫很欣賞謝家子弟,平時也不要求有什么尊卑禮數。
謝奕愛喝酒,還經常逼著桓溫跟他一起喝酒,桓溫實在受不了,就躲進老婆房間,桓溫老婆南康公主大樂,說:“你如果沒有一個放蕩的司馬,我怎么能見到你呢!”
而謝奕找不到桓溫,就只好跑到桓溫客廳里,找一個兵一起喝,自嘲說:“失一老兵,得一老兵。
林下之風
謝道韞雖然不像她爹那么放浪形骸,但也是個真性情的耿直girl。
謝道韞善于縱談玄理,但她的弟弟謝玄則總有些不開竅。謝道韞怒其不爭,直接劈頭問道:“你這孩子,到底是俗務纏身無心鉆研,還是天分有限只能止步于此了?”
雖然被這樣責備,謝玄還是十分崇拜自己的姐姐,逢人就夸,還非要和人爭個高下。
當時顧家有個頗有些才學的女子,是張玄的妹妹。張玄當時和謝玄齊名,人們自然而然的把顧夫人和當時嫁為人婦的謝道韞放在一起比較。
不過畢竟兩位夫人都身在閨閣,男性都難得見其風采,當時有個道姑,常出入顧、王兩家,于是別人就找她來評論。
她沒有明說孰優孰劣,只是評價:“王夫人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顧家婦清心玉映,是閨房之秀。”
名士之冠“竹林七賢”的“林下風氣”,這在魏晉時代可以說是一種至高無上的褒揚,即便是男子當得這一評價的也不多見。
“林下風氣”,使人關想到阮籍、嵇康等名士于竹林下彈琴長嘯、飲酒論詩的瀟灑風神,這些土大夫們的審美標準和精神追求,折射在一個處于群體性相對弱勢的女性身上,可見這個女子的氣度有多不凡。
03
貶斥丈夫
嫁給書圣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之后。謝道韞回娘家探親時整天悶悶不樂。
謝安感到奇怪,就問道:“王郎,是逸少(王羲之)之子,不是庸才,你為什么不開心?”
謝道韞答:“一門叔父,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復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這句話幾乎把王凝之貶得一文不值。王凝之好歹是書圣的兒子,謝道韞敢這么評價自己的丈夫,這話全魏晉沒有第二個女子敢說。
04
強大的思辨能力
據《晉書·王凝之妻謝氏》記載,有一天,“小圣”王獻之在廳堂上與客人“談議”,辯不過對方,此時身在自己房間的謝道韞聽得一清二楚,很為小叔子著急,想幫他一下,遂派遣婢女告訴王獻之要為他解圍。
然而,封建時代“男女授受不親”的規矩又限制女人不能隨便拋頭露面。謝道韞就讓婢女在門前掛上青布幔,遮住自己,然后就王獻之剛才的議題與對方繼續交鋒,她旁征博引,論辯有力,最終客人理屈詞窮。
05
與親人生離死別
然而,即便是集美貌才華智慧于一身的謝道韞,還是無法擺脫封建時期女人的宿命。
謝道韞的丈夫王凝之篤信五斗米教,叛賊孫恩攻入會稽的時候,王凝之這位會稽長官竟對老百姓和眾官吏說:“咱們沒必要防備,我已請了道神,道神已經允諾派遣鬼兵相助,孫賊自會不攻而破。”
大敵當前,不組織官兵百姓抵抗,竟寄希望于虛無縹緲的鬼神,結果可想而知。
孫恩不費一兵一卒就攻入了會稽,殺死了王凝之和所有子女。孫恩賊軍攻入會稽時,謝道韞神色自若毫不驚慌,當聽說丈夫及子女都已被殺后,便組織起一支婢女隊伍拼命抵抗,并手刃數敵。
但寡不敵眾,最終謝道韞被敵人俘虜。當時,她的小外孫劉濤年僅幾歲,孫恩想把劉濤也殺了。
道韞義正詞嚴地說道:“這是我們王家的事,與外家有什么關系?如果非殺不可,那就先殺我吧。”
孫恩雖然殘忍無道,但面對大義凜然的謝道韞,還是為之動容。
終于他答應不殺劉濤,并釋放了謝道韞。
06
晚年孑然一身
丈夫與子女俱死于叛軍之手后,謝道韞隱居會稽,深居簡出。每當有人前來拜訪。說到家事,想到抗敵的時候,丈夫與子女全部遇害。她便難掩悲慟,泫然涕下。
晚年的謝道韞是孤獨的。據《太平廣記》引《幽冥錄》載,子女死后,她悲痛欲絕,哭了六年。
忽有一天兩個兒子一塊兒回來了,都披枷戴鎖,他們勸母親說:“你不必傷痛,割舍我們吧,兒子是因為有罪才被陰府抓去,以后為我們祈禱請福就行了。”
從此謝道韞不再哭泣,而是經常祭告神靈以求為兩個兒子贖罪。
丈夫死了,孩子家眷死傷無數,對晚年的謝道韞來說,這是人生一大痛。無論才華多么橫溢,性情多么灑脫,也無法在親情的桎梏中做到全身而退。
出生名門,一身才氣,膽識過人,她本是女中豪杰,如果是男兒,她本可以是魏晉風流的最佳代表。
然而因為是女兒身,因為錯嫁了一個一輩子癡迷五斗米教,半輩子瘋瘋癲癲,沒能匹配得上自己才氣與膽識的丈夫,她竟落得個凄凄慘慘戚戚的悲涼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