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視野的拓展與當代中國史學
作者: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5843
世界史視野的拓展與當代中國史學
??? 林正珍
??? 本文是在個人所寫〈世界史理念的建構及其相關論述〉一文,探究近代中國知識分子世界史理念的形成及相關論述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在后現代及全球化趨勢下,當代中國史學如何在既有的成果上,回應這個課題,正視后現代理論所開啟對「史學本質」深層而全面性的批判,希望就中國史學在有關歷史的界說、史學方法及其意義的本質問題上,能有所響應。
??? 論文扣緊「世界史視野的拓展」,在于認知世界史圖像的建構,實聯系著如何看待與認識自己的過去,更直接影響該國民當前的自我定位,及前瞻未來的方向與行動力。回顧近代中國引進西學過程,由于認知偏見所產生文化視野的限制,而史觀及世界史圖像,均強化這一限制的牢梏性,因此本文除論述相關主題外,更認為在當代臺灣這個時空立足點上,來談論有關「世界史」這樣的課題,不僅極具意義,也有著迫切性。
??? 一、問題
??? 經由一些相關分析,均指出「西洋史」的研究與教學在國內的困境,除了基礎研究不足之外,由于缺乏主體性及認知偏見造成了文化視野的限制,而這些缺失,透過歷史教育,使得問題更形嚴重。 [1]
??? 班雅明.艾爾曼(Benjamin A. Elman)就認為:以現今臺灣如此仰賴世界貿易,而且最好的大學里擁有眾多西方訓練出身的博士,卻對于中國之外的事物缺乏興趣,實在令人訝異,艾爾曼更進一步指出,大陸大學的歷史系反而比臺灣更重視世界史。[2] 此外,如果將臺灣各大學歷史科系的課程結構加以比較,除開設科目雷同性甚高之外,將非常驚訝的發現,何以華文世界的大學院校歷史科系課程中,需要配置這么重的西洋史課程比例?而這樣的課程結構與設計背后擁有何種思維?近百年來教育藍圖的規劃者及其實踐者,究竟如何看待一部人類發展史?可以肯定的是,透過歷史教育,這些影響必然是廣泛而深遠。
??? 對于自身及其外在世界的看法,實聯系著如何看待與認識自己的過去,因此世界史觀也直接影響該國民當前的自我定位,及前瞻未來的方向與行動力。回顧近代中國引進西學過程,由于認知偏見所產生文化視野的限制,而史觀及世界史圖像,均一再強化這一限制的牢梏性,因此本文除論述相關主題外,也在這樣的關懷里,認為身處當代臺灣這個時空立足點上,談論有關「世界史」的課題,不僅極具意義,也有著迫切性。
??? 「世界史」的課題,不僅在于中國對「他者」的認識,更在于西方文明對其他文明的認識方法,因此「使用誰的話語?」應該是論述的基礎,尤其是各類后現代、殖民、后殖民、東方學、西方學(Occidentalism)論述中,似乎要更小心扎伊爾德(Edward Said)所謂「共犯 的異國情調」(Complicit exoticism),也就是經由更精巧的論述,所連帶來的文化意識再殖民。 最后,[3]文中所指「西方」,主要是泛指十九世紀以來居主流論述位置的歐美世界。
?1/5 ???1?2?3?4?5?下一頁?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