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詩文

體裁:
作者:
朝代:
形式:

古意贈今人

鮑令暉〔南北朝〕

寒鄉(xiāng)無異服,氈褐代文練。
日月望君歸,年年不解綖。
荊揚(yáng)春早和,幽冀猶霜霰。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見。
誰為道辛苦?寄情雙飛燕。
形迫杼煎絲,顏落風(fēng)催電。
容華一朝盡,惟馀心不變。

殿前歡·暢幽哉

貫云石〔元代〕

暢幽哉,春風(fēng)無處不樓臺。一時懷抱俱無奈,總對天開。
就淵明歸去來,怕鶴怨山禽怪,問甚功名在?酸齋是我,我是酸齋。

浣溪沙·覆塊青青麥未蘇

蘇軾〔宋代〕

覆塊青青麥未蘇,江南云葉暗隨車。臨皋煙景世間無。
雨腳半收檐斷線,雪林初下瓦疏珠。歸來冰顆亂黏須。

詠風(fēng)

王勃〔唐代〕

肅肅涼風(fēng)生,加我林壑清。
驅(qū)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版本一)

肅肅涼景生,加我林壑清。
驅(qū)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版本二)

水調(diào)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陳亮〔宋代〕

不見南師久,漫說北群空。當(dāng)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且復(fù)穹廬拜,會向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yīng)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yùn)何須問,赫日自當(dāng)中!

韓干畫馬贊

蘇軾〔宋代〕

韓干之馬四:其一在陸,驤首奮鬣,若有所望,頓足而長鳴;其一欲涉,尻高首下,擇所由濟(jì),跔蹐而未成;其二在水,前者反顧,若以鼻語,后者不應(yīng),欲飲而留行。
以為廄馬也,則前無羈絡(luò),后無箠策;以為野馬也,則隅目聳耳,豐臆細(xì)尾,皆中度程,蕭然如賢大夫、貴公子,相與解帶脫帽,臨水而濯纓。遂欲高舉遠(yuǎn)引,友麋鹿而終天年,則不可得矣;蓋優(yōu)哉游哉,聊以卒歲而無營。

小闌干·去年人在鳳凰池

薩都剌〔元代〕

去年人在鳳凰池,銀燭夜彈絲。沉水香消,梨云夢暖,深院繡簾垂。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誰知。楊柳風(fēng)柔,海棠月淡,獨(dú)自倚闌時。

秋登越王臺

康有為〔清代〕

秋風(fēng)立馬越王臺,混混蛇龍最可哀。
十七史從何說起,三千劫幾歷輪回。
腐儒心事呼天問,大地山河跨海來。
臨睨飛云橫八表,豈無倚劍嘆雄才!

以詩代書答元丹丘

李白〔唐代〕

青鳥海上來,今朝發(fā)何處?
口銜云錦書,與我忽飛去。
鳥去凌紫煙,書留綺窗前。
開緘方一笑,乃是故人傳。
故人深相勖,憶我勞心曲。
離居在咸陽,三見秦草綠。
置書雙袂間,引領(lǐng)不暫閑。
長望杳難見,浮云橫遠(yuǎn)山。

虞師晉師滅夏陽

谷梁赤〔先秦〕

非國而曰滅,重夏陽也。虞無師,其曰師,何也?以其先晉,不可以不言師也。其先晉何也?為主乎滅夏陽也。夏陽者,虞、虢之塞邑也。滅夏陽而虞、虢舉矣。虞之為主乎滅夏陽何也?晉獻(xiàn)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產(chǎn)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如受吾幣而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如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也。”荀息曰:“宮之奇之為人也,達(dá)心而懦,又少長于君。達(dá)心則其言略,懦則不能強(qiáng)諫;少長于君,則君輕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宮之奇諫曰:“晉國之使者,其辭卑而幣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聽,遂受其幣,而借之道。宮之奇又諫曰:“語曰:‘唇亡齒寒。’其斯之謂與!”挈其妻、子以奔曹。獻(xiàn)公亡虢,五年而后舉虞。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