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詩文

體裁:
作者:
朝代:
形式:

縛戎人

白居易〔唐代〕

縛戎人,縛戎人,耳穿面破驅(qū)入秦。
天子矜憐不忍殺,詔徙東南吳與越。
黃衣小使錄姓名,領(lǐng)出長安乘遞行。
身被金創(chuàng)面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驛。
朝餐饑渴費(fèi)杯盤,夜臥腥臊污床席。
忽逢江水憶交河,垂手齊聲嗚咽歌。
其中一虜語諸虜:“爾苦非多我苦多!”
同伴行人因借問,欲說喉中氣憤憤。
自云鄉(xiāng)貫本涼原,大歷年中沒落蕃。
一落蕃中四十載,遣著皮裘系毛帶。
唯許正朝服漢儀,斂衣整巾潛淚垂。
誓心密定歸鄉(xiāng)計(jì),不使蕃中妻子知。
暗思幸有殘筋力,更恐年衰歸不得。
蕃候嚴(yán)兵鳥不飛,脫身冒死奔逃歸。
晝伏宵行經(jīng)大漠,云陰月黑風(fēng)沙惡。
驚藏青冢寒草疏,偷渡黃河夜冰薄。
忽聞漢軍鼙鼓聲,路傍走出再拜迎。
游騎不聽能漢語,將軍遂縛作蕃生。
配向東南卑濕地,定無存恤空防備。
念此吞聲仰訴天,若為辛苦度殘年。
涼原鄉(xiāng)井不得見,胡地妻兒虛棄捐。
沒蕃被囚思漢土,歸漢被劫為蕃虜。
早知如此悔歸來,兩地寧如一處苦!
縛戎人,戎人之中我苦辛。
自古此冤應(yīng)未有,漢心漢語吐蕃身。

南鄉(xiāng)子·相見處

李珣〔五代〕

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
暗里回眸深屬意,遺雙翠,騎象背人先過水。

喜韓少府見訪

胡令能〔唐代〕

忽聞梅福來相訪,笑著荷衣出草堂。
兒童不慣見車馬,走入蘆花深處藏。

喜遷鶯·人洶洶

韋莊〔唐代〕

人洶洶,鼓冬冬,襟袖五更風(fēng)。大羅天上月朦朧,騎馬上虛空。
香滿衣,云滿路,鸞鳳繞身飛舞。霓旌絳節(jié)一群群,引見玉華君。

蟾宮曲·詠西湖

奧敦周卿〔元代〕

西山雨退云收,縹緲樓臺,隱隱汀洲。湖水湖煙,畫船款棹,妙舞輕謳。野猿搦丹青畫手,沙鷗看皓齒明眸。閬苑神州,謝安曾游。更比東山,倒大風(fēng)流。

引水行

李群玉〔唐代〕

一條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蘿洞口煙。
十里暗流聲不斷,行人頭上過潺湲。

房兵曹胡馬詩

杜甫〔唐代〕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風(fēng)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佳人

杜甫〔唐代〕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guān)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zhuǎn)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shí),鴛鴦不獨(dú)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bǔ)茅屋。
摘花不插發(fā),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六年正月二十日復(fù)出東門仍用前韻

蘇軾〔宋代〕

亂山環(huán)合水侵門,身在淮南盡處村。
五畝漸成終老計(jì),九重新掃舊巢痕。
豈惟見慣沙鷗熟,已覺來多釣石溫。
長與東風(fēng)約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納蘭性德〔清代〕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銀箋別夢當(dāng)時(shí)句,密綰同心苣。為伊判作夢中人,索向畫圖清夜喚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