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詩文

體裁:
作者:
朝代:
形式:

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游呈幕中諸公

岑參〔唐代〕

三度為郎便白頭,一從出守五經秋。
莫言圣主長不用,其那蒼生應未休。
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誰論,江上蟬鳴空滿耳。

青玉案·至宜州次韻上酬七兄

黃庭堅〔宋代〕

煙中一線來時路。極目送,歸鴻去。第四陽關云不度。山胡新囀,子規言語,正在人愁處。
憂能損性休朝暮。憶我當年醉詩句,渡水穿云心已許。暮年光景,小軒南浦,同卷西山雨。

臨江仙·贈王友道

蘇軾〔宋代〕

誰道東陽都瘦損,凝然點漆精神。瑤林終自隔風塵。試看披鶴氅,仍是謫仙人。
省可清言揮玉塵,真須保器全真。風流何似道家純。不應同蜀客,惟愛卓文君。

野望

王績〔唐代〕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點絳唇·呈洛濱筠溪二老

張元干〔宋代〕

清夜沉沉,暗蛩啼處檐花落。乍涼簾幕,香繞屏山角。
堪恨歸鴻,情似秋云薄。書難托,盡交寂寞,忘了前時約。

童趣

沈復〔清代〕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吳山圖記

歸有光〔明代〕

  吳、長洲二縣,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諸山,皆在吳縣。其最高者,穹窿、陽山、鄧尉、西脊、銅井。而靈巖,吳之故宮在焉,尚有西子之遺跡。若虎丘、劍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勝地也。而太湖汪洋三萬六千頃,七十二峰沉浸其間,則海內之奇觀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為吳縣,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為給事中。君之為縣,有惠愛,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繪《吳山圖》以為贈。

  夫令之于民,誠重矣。令誠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澤而有榮也;令誠不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吳之山川,蓋增重矣。異時吾民將擇勝于巖巒之間,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宮也,固宜。而君則亦既去矣,何復惓惓于此山哉?昔蘇子瞻稱韓魏公去黃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為《思黃州》詩,子瞻為黃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賢者于其所至,不獨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縣已三年矣。一日,與余同在內庭,出示此圖,展玩太息,因命余記之,噫!君之于吾吳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舟過謝潭三首·其三

楊萬里〔宋代〕

碧酒時傾一兩杯,船門才閉又還開。
好山萬皺無人見,都被斜陽拈出來。

燭影搖紅·上元有懷

張掄〔宋代〕

雙闕中天,鳳樓十二春寒淺。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瑤池宴。玉殿珠簾盡卷。擁群仙、蓬壺閬苑。五云深處,萬燭光中,揭天絲管。
馳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換。今宵誰念泣孤臣,回首長安遠。可是塵緣未斷。謾惆悵、華胥夢短。滿懷幽恨,數點寒燈,幾聲歸雁。

海棠

蘇軾〔宋代〕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