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圓·傷心莫問前朝事

倪瓚〔元代〕〔〕

傷心莫問前朝事,重上越王臺。鷓鴣啼處,東風草綠,殘照花開。
悵然孤嘯,青山故國,喬木蒼苔。當時明月,依依素影,何處飛來?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不要再問前朝那些傷心的往事了,我重新登上越王臺。鷓鴣鳥哀婉地啼叫,東風吹指初綠的衰草,殘陽中山花開放。
我惆悵地獨自仰天長嘯,青崇山峻嶺依舊,故國已不在,滿目盡是喬木布滿蒼苔,一片悲涼。頭上的明月,柔和皎潔,仍是照耀過前朝的那輪,可是它又是從哪里飛來的呢?

注釋
前朝:此指宋朝。
越王臺: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所建,為駐兵處。
素影:皎潔銀白的月光。

賞析
鑒賞

  中唐詩人竇鞏有《南游感興》七絕云:“傷心欲問前朝事,唯見江流去不回。日暮東風青草綠,鷓鴣飛上越王臺。”而竇詩顯然又源于李白的《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唯有鷓鴣飛。”本曲的前五句,化用竇鞏的詩意,而“鷓鴣啼處”云云,則明顯地流露出了霸業不存、風流事散的興亡之感。倪瓚生活在元代的中晚期,無所謂遺民思想,曲中的“前朝事”是將越王臺沿經的歷史一網打盡,并不專指宋朝;但歷史的盛衰、歲月的無情,一樣會引起懷古者的“傷心”。竇詩是“傷心欲問前朝事”,而小令卻“傷心莫問前朝事”,一字之差,絕望和無奈的感情色彩就表現得更加強烈。

  作者禁不住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中唐詩人竇鞏有《南游感興》七絕云:“傷心欲問前朝事,唯見江流去不回。日暮東風青草綠,鷓鴣飛上越王臺。”而竇詩顯然又源于李白的《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唯有鷓鴣飛。”本曲的前五句,化用竇鞏的詩意,而“鷓鴣啼處”云云,則明顯地流露出了霸業不存、風流事散的興亡之感。倪瓚生活在元代的中晚期,無所謂遺民思想,曲中的“前朝事”是將越王臺沿經的歷史一網打盡,并不專指宋朝;但歷史的盛衰、歲月的無情,一樣會引起懷古者的“傷心”。竇詩是“傷心欲問前朝事”,而小令卻“傷心莫問前朝事”,一字之差,絕望和無奈的感情色彩就表現得更加強烈。

  作者禁不住“悵然孤嘯”。“嘯”是感情激越、一舒抑塞的表現,而一個“孤”字,又有心事無人知會的意味。“青山故國,喬木蒼苔”是登臺的所見,它較之前片的“東風草綠,殘照花開”更增加了悲涼的色彩。“當時明月”等三句又借助了唐詩的意境。劉禹錫《石頭城》有“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的詩句,李白《蘇臺懷古》也說“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明月是歷史的見證,如今“依依素影”又高懸在越王臺的上空。詩人獨發一問:“何處飛來?”問得似乎突兀,但含意是十分顯明的:“當時”的江山久已換主,那么“當時”的明月怎么又會飛來重臨呢?這一筆同前引的《石頭城》《蘇臺懷古》一樣,是借助嗔怪明月的多事、無情,抒發懷古的幽思。作者起筆云“傷心莫問前朝事”,至此還是問了,并問得那樣投入、那樣悲哀。“依依”是依戀不去的模樣,說明明月在天空徘徊已久。而詩人從“殘照”時分直留到月夜,這“依依”兩字也就成了一種移情手法,表現出了作者對故國山河的倦倦深情。

  這首小令除了善于從唐人詩句中襲意外,在景物的描寫上也深得風神。“東風草綠,殘照花開”表現江山無主,“青山故國,喬木蒼苔”表現世事無常。以此為陪主之賓,則“越王臺”的悲涼寂寞自在意中。又詩人選取了亙古恒在的景物如東風、殘照、青山、明月,與時過境遷的綠草、野花、喬木、蒼苔交插在一起,在特定的空間中導入了蒼茫的時間感,從而將撫今思古的主旨形象地表現了出來。▲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創作背景
倪瓚

倪瓚(1301-1374),字元稹,自號云林子、風月主人等,無錫(今屬江蘇)梅里鎮人,元代杰出畫家。元至正初,棄家浪游五湖。著有《清閟閣全集》。散曲現存小令十二首。......[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風入松·寄柯敬仲

虞集〔元代〕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發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里停驂。書詔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御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重......

小梁州·秋

貫云石〔元代〕

芙蓉映水菊花黃,滿目秋光。枯荷葉底鷺鷥藏。金風蕩,飄動桂枝香。〔幺〕雷峰塔畔登高望,見錢塘一派長江。湖水清,江湖漾,天邊......

沁園春·再次韻

周權〔元代〕

混沌鑿開,天險巍巍,東巖峻兮。是云髓凝成,半空高矗,天風吹裂,一線中開。妙出神功,高擎仙界,鳥道疑當太白西。憑高處,見云......

芙蓉曲

薩都剌〔元代〕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兒將斷腸。絳袍春淺護云暖,翠袖日暮迎風涼。鯉魚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飛木葉。蕩舟何處采蓮人,愛惜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