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迎著西風,疏疏落落飛來北雁幾只,這讓我回想起有關南朝興亡的悠久往事。鋪開華美的信紙,想寫幾句知心的話語,卻只是停住筆尖半天也沒有什么奇妙的才思。往日興致高時,寫文章都是一揮而就毫無瑕疵,今天卻病懨懨的萎蘼不振,才剛寫下“相思”兩個字。
注釋
正宮:宮調名。十二宮調之一。塞鴻秋:曲牌名。全曲七句,押六個仄聲韻。
戰西風:迎著西風。賓鴻:即鴻雁,大雁。大雁秋則南來,春則北往,過往如賓,故曰“賓鴻”。
南朝:指中國歷史上宋、齊、梁、陳四朝,它們都是建都在南方的建康(今南京市)。吳
花箋:精致華美的紙,多供題詠書札之用。徐
這首曲子描摹一個失戀者給戀人寫情書的情景。作者用兩三句話就勾勒出失戀者少情沒緒的典型神態,手法新穎別致。
曲子首句按照詩曲見景生情、托物寄興的習慣思路,先形象地勾畫出一幅蕭瑟凄涼的深秋雁空圖,為下文抒寫作情感鋪墊。領頭字“戰”,既可解為寒戰、抖索,也可解為掙扎、抗爭。“戰”字總領全篇,營造出一派秋日肅殺之氣。西風也好,鴻雁也好,全由這“戰”字的點染,涂上灰冷的色調,賦以情感的分量。
次句寫蕭瑟秋景所激起的悲秋心緒,“感起我南朝千古傷心事”。但作品卻故意不直說“傷心事”的具體內涵,而采用了欲擒故縱、跌宕起伏的表達方式。先是“展花箋欲寫幾句知心事”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首曲子描摹一個失戀者給戀人寫情書的情景。作者用兩三句話就勾勒出失戀者少情沒緒的典型神態,手法新穎別致。
曲子首句按照詩曲見景生情、托物寄興的習慣思路,先形象地勾畫出一幅蕭瑟凄涼的深秋雁空圖,為下文抒寫作情感鋪墊。領頭字“戰”,既可解為寒戰、抖索,也可解為掙扎、抗爭。“戰”字總領全篇,營造出一派秋日肅殺之氣。西風也好,鴻雁也好,全由這“戰”字的點染,涂上灰冷的色調,賦以情感的分量。
次句寫蕭瑟秋景所激起的悲秋心緒,“感起我南朝千古傷心事”。但作品卻故意不直說“傷心事”的具體內涵,而采用了欲擒故縱、跌宕起伏的表達方式。先是“展花箋欲寫幾句知心事”,打算向知心的人兒寫信,這就使人想到主人公之所以見雁傷心,必定與雁能傳書的因素有關,其“傷心事”也必然包含在“知心事”中。“欲寫”,信紙也已經鋪好了,但其結果是來了個“停霜毫”,一字都沒寫出來。這就產生了全曲的第一層波折。
主人公自言“半晌無才思”,看來此時寫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曲中偏偏又出現第五、六句對“往常得興時”的補敘。“一掃無瑕疵”,生動地描繪了往常行文作曲文思敏捷的程度,與上句“停霜毫半晌無才思”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今昔的這種反差,就形成了第二層波折。
末句又從“往常”返回到“今日”,花箋上終于勉強寫了,但只有兩個字:“相思。”“病厭厭”與“得興時”,“兩個相思字”與“一掃無瑕疵”的鮮明對照,又構成了第三層波折。“今日個病厭厭剛寫下兩個相思字”,說明前時的“傷心”,正是深深的離恨與苦苦的相思。
全曲處處曲筆,跌宕起伏,一波三折,顯示了主人公相思成愁的心境。大量運用的襯字,則應合了她“病懨懨”的相思綿情。▲
,參考資料:完善
1、 蔣星煜 等.元曲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435-436 2、 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圖館.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114 3、 李雁 吳冰沁.元散曲經典品讀.北京:藍天出版社,2015:60-62 4、 李漢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36-37......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發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里停驂。書詔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御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重......
芙蓉映水菊花黃,滿目秋光。枯荷葉底鷺鷥藏。金風蕩,飄動桂枝香。〔幺〕雷峰塔畔登高望,見錢塘一派長江。湖水清,江湖漾,天邊......
混沌鑿開,天險巍巍,東巖峻兮。是云髓凝成,半空高矗,天風吹裂,一線中開。妙出神功,高擎仙界,鳥道疑當太白西。憑高處,見云......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兒將斷腸。絳袍春淺護云暖,翠袖日暮迎風涼。鯉魚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飛木葉。蕩舟何處采蓮人,愛惜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