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繡鞋·晚秋

李致遠〔元代〕〔〕

夢斷陳王羅襪,情傷學士琵琶。又見西風換年華。數杯添淚酒,幾點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從與洛神相會的夢中醒來,有如白居易作《琵琶行》那樣感傷。秋風又起流年易逝。幾杯酒下肚勾起傷心的眼淚,黃花幾點送走了秋光,獨自一人浪跡天涯。

注釋
中呂:宮調名。紅繡鞋:北曲曲牌名,又名“朱履曲”,入“中呂宮”,亦入“正宮”。首二句對。第四、五句多作五字對句。與南曲不同。晚秋:曲題。
夢斷:夢被截斷。指從夢中驚醒。陳王:指三國魏文學家曹植。他最后的封地是陳郡(今河南淮陽),謚號“思”,故被稱為陳思王、陳王。羅襪:絲襪。
學士琵琶:指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琵琶行》詩,詩中對琵琶女寄予深切的同情,并有感于自己與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而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此曲以“晚秋”作題,描寫送別時的傷感。晚秋本身有一種凄涼蕭瑟的氣氛,更加快襯出傷感離別之痛,反映出作者與洛神失之交臂的無限痛苦。

  運用典故閃示意象而不加詳述,從而啟動讀者的經驗和聯想,是古代文學作品常用的表意手法。文章開頭連用陳王羅襪、學士琵琶兩個典故,開篇點題。接著又用“淚酒”和“秋花”兩個意象,來加強文章的傷情色彩。面對漂泊天涯的處境,只能酒淚齊下,有著無限的哀思。揮手自此去,天涯兩地人,加上作品中著意突出深秋的肅殺,收到令人了黯然神傷的效果。

  從曲子起首兩句的兩則典故來看,內容都同異性之間的萍水相逢有關,這種邂逅引出了一段動情的故事,然而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此曲以“晚秋”作題,描寫送別時的傷感。晚秋本身有一種凄涼蕭瑟的氣氛,更加快襯出傷感離別之痛,反映出作者與洛神失之交臂的無限痛苦。

  運用典故閃示意象而不加詳述,從而啟動讀者的經驗和聯想,是古代文學作品常用的表意手法。文章開頭連用陳王羅襪、學士琵琶兩個典故,開篇點題。接著又用“淚酒”和“秋花”兩個意象,來加強文章的傷情色彩。面對漂泊天涯的處境,只能酒淚齊下,有著無限的哀思。揮手自此去,天涯兩地人,加上作品中著意突出深秋的肅殺,收到令人了黯然神傷的效果。

  從曲子起首兩句的兩則典故來看,內容都同異性之間的萍水相逢有關,這種邂逅引出了一段動情的故事,然而其悲劇性正在于情緣的曇花一現。詩人已明知“夢斷”,卻依然禁不住“情傷”,可見他的一往情深,這種注定無法再現的情夢,便為全曲定下了一種惆悵與失落的基調。值得一提的是,曹植的《洛神賦》記稱“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雖未說明具體的時日,但賦中有“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語,可知他與洛神的相遇正值秋季;而白居易《琵琶行》,則明言“楓葉荻花秋瑟瑟”、“唯見江心秋月白”。這兩個典故都符合“晚秋”的題面,在本作中恐怕不是偶然的。這樣一來,“又見西風換年華”,既是作者的真切感受,又與前述的典故照應相合,就更覺意味深長了。

  在秋天的悲涼氣氛中,作者又以苦酒與殘花為陪襯,敘出了自己“天一涯”的漂泊現實。一場情夢本就無憑,再加上時間的暌隔(“又見西風換年華”)與空間的距離(“行人天一涯”),就使人倍覺不堪了。作品的每一句都不啻為一聲嘆喟,詩人將這種種內容納于“晚秋”的題目之下,其處境與心境的悲凄,就是呼之欲出的了。

  此曲的主要藝術特色是大量引用前人離別傷感的詩句,來表現作者的離愁別緒,堪稱一首寫離別的佳作。文章的精妙之處還在于,全文寫離別卻無一“離”字,顯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

,

參考資料:完善

1、 蔣星煜 等.元曲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251
創作背景
李致遠

李致遠(1261~1325?),名深,字致遠,溧陽(今江蘇溧陽)人。至元中,曾居溧陽(今屬江蘇),與文學家仇遠相交甚密。據仇遠所寫李致遠有關詩文,可知他是個仕途不順,「功名坐蹭蹬,」一生很不得志的窮書......[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風入松·寄柯敬仲

虞集〔元代〕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發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里停驂。書詔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御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重......

小梁州·秋

貫云石〔元代〕

芙蓉映水菊花黃,滿目秋光。枯荷葉底鷺鷥藏。金風蕩,飄動桂枝香。〔幺〕雷峰塔畔登高望,見錢塘一派長江。湖水清,江湖漾,天邊......

沁園春·再次韻

周權〔元代〕

混沌鑿開,天險巍巍,東巖峻兮。是云髓凝成,半空高矗,天風吹裂,一線中開。妙出神功,高擎仙界,鳥道疑當太白西。憑高處,見云......

芙蓉曲

薩都剌〔元代〕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兒將斷腸。絳袍春淺護云暖,翠袖日暮迎風涼。鯉魚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飛木葉。蕩舟何處采蓮人,愛惜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