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世間萬物都好像快要干枯,而一場大雨就足以讓萬物潤澤。霎時間,天地頓時充滿生機,風起云涌波瀾壯闊構成美麗圖卷。農夫歡快得手舞足蹈,哪怕把身上的蓑衣舞破也在所不惜;而我也歡喜得不得了。
注釋
得勝令:曲 牌名,這個曲調和“雁兒落”相似所以南北合套中【雁兒落】必帶【得勝令】,成了定格。
沾濡(zhān rú):浸濕、滋潤。
蓑(suō)衣綠:用綠草編成的雨衣。
和:跟隨別人唱。余:我。
此曲描寫久旱雨后,天地間充滿生機,農民和作者自己都極為喜悅的心情,反映出作者對農民疾苦的關心和同情。全曲緊緊圍繞著“喜雨”二字,充分表現了作者的憂民愛民之心、與民同樂之情。語言通俗易懂,樸實無華,一氣呵成,渾然天成。
“萬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風云起壯圖。”四句概述久旱遇雨的情形。
久旱不雨,遍野的莊稼樹木花草都快要枯死了,正在這時候下了一場大雨,萬物都得到了滋潤。這是老天爺起死回生救護萬物生靈的心意,這場好雨使萬物復蘇遍地的莊稼又生機勃勃,茁壯地生長起來。
這里,開頭兩句中的“欲”“足”二字用得好。一個欲字,準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此曲描寫久旱雨后,天地間充滿生機,農民和作者自己都極為喜悅的心情,反映出作者對農民疾苦的關心和同情。全曲緊緊圍繞著“喜雨”二字,充分表現了作者的憂民愛民之心、與民同樂之情。語言通俗易懂,樸實無華,一氣呵成,渾然天成。
“萬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風云起壯圖。”四句概述久旱遇雨的情形。
久旱不雨,遍野的莊稼樹木花草都快要枯死了,正在這時候下了一場大雨,萬物都得到了滋潤。這是老天爺起死回生救護萬物生靈的心意,這場好雨使萬物復蘇遍地的莊稼又生機勃勃,茁壯地生長起來。
這里,開頭兩句中的“欲”“足”二字用得好。一個欲字,準確地表現了連年不雨的大旱象,寫出了滿山遍野的莊稼草木都半死不活,快要枯死的樣子,這里的“欲枯焦”并不是俱枯焦,已枯焦,而是眼看就要枯焦了,所以大雨之后,才能馬上復蘇。
一個“足”字,又充分表現了這場大雨下得大,下得好,已經足足地夠用了,救活了眼看要被旱死的莊稼,解除了旱象,遍野的莊稼,大雨之后,又昂起頭,挺起胸,像憋足了勁一樣,猛長起來;并且,也從中透露出作者壓抑不住的滿懷喜悅之情。
“農夫,舞破蓑衣綠。和余,歡喜的無是處!”四句,寫作者與民同樂。
雨還沒有停止,農夫們就高興地披上蓑衣,高歌狂舞起來,歡跳的蓑衣被扯破了,也不去管他,一直在雨中跳個沒完,他們太高興了,這里的一個“破”字,乍一看,實在并不美;不過,仔細琢磨,就會發現用得很推確,很好。因為此時的農夫是在高興地狂舞,他們只顧高興,把什么全忘了,所以把蓑衣扯破也不知道,這次關中大旱連續數年,災情十分嚴重;甚至“殺子養母”、“饑民相食”,老百姓簡直是活不下去了。這場大雨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突然而降的,這是救命雨,人們高興地發狂。
這里的一個“破”字,把此時此刻農民們那種高興到了發狂程度的情形準確地反映了出來,把管雨舞蹈的農民們的狂歡之情活托了出來。這就使人覺得,這里非用個“破”字不可,不能更易。這又與結句緊緊相連;因為農民們為此狂歡,所以作者也“高興的無是處”。他和災民們一樣高興,也高興地不知道怎么好了。
作者在他生命最后的四個月里,為了治旱救災,住宿公署,家都不回,白天東奔西跑,夜晚憂思難寐,把頭發都愁白了。現在天降大雨,莊稼死而復生農民們個個歡欣若狂,作者也非常高興。所以他“歡喜的無是處”。這表現了作者對農民的深摯感情。他真是急民之急,與民同急,樂民之樂,與民同樂。在兩千年的封建社會里,這樣的封建官僚非常少有。像這樣的作品,也是很少見的。
這首曲,使讀者感到情真意切,好像是在傾聽作者的自述經歷。最后兩句,“和余,歡喜的無是處”,簡直可以看見作者的純真無邪的赤子之心。▲
,參考資料:完善
1、 耿兆林等編著. 元散曲淺析[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5 ,133-134.......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發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里停驂。書詔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御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重......
芙蓉映水菊花黃,滿目秋光。枯荷葉底鷺鷥藏。金風蕩,飄動桂枝香。〔幺〕雷峰塔畔登高望,見錢塘一派長江。湖水清,江湖漾,天邊......
混沌鑿開,天險巍巍,東巖峻兮。是云髓凝成,半空高矗,天風吹裂,一線中開。妙出神功,高擎仙界,鳥道疑當太白西。憑高處,見云......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兒將斷腸。絳袍春淺護云暖,翠袖日暮迎風涼。鯉魚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飛木葉。蕩舟何處采蓮人,愛惜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