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天·詠大蝴蝶

王和卿〔元代〕〔〕

彈破莊周夢,兩翅駕東風,三百座名園、一采一個空。
誰道風流種,唬殺尋芳的蜜蜂。(誰道 一作:難道)
輕輕飛動,把賣花人搧過橋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掙破了那莊周的夢境,來到現實中,碩大的雙翅駕著浩蕩的東風。把三百座名園里的花蜜全采了一個空,誰知道它是天生的風流種,嚇跑了采蜜的蜜蜂。翅膀輕輕搧動,把賣花的人都搧過橋東去了。

注釋
“彈破”句:意為蝴蝶大得竟然把莊周的蝶夢給彈破了。
彈:一作“掙”。
莊周夢:莊周,戰國時宋國蒙人,曾為漆園吏,有《莊子》一書。據說他曾夢見自己化為大蝴蝶,醒來后仍是莊周,弄不清到底是蝴蝶變成了莊周,還是莊周變成了蝴蝶。
一采一個空:一作“一采個空”。
誰道:一作“難道”。
風流種:一作“風流孽種”,風流才子,名士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鑒賞一

  據元陶宗儀《輟耕錄》載,世祖中統(1260—1264)年間,在大都(今北京市)出現一只蝴蝶,其大異常。作者于是填寫了這支小令,獲得了很大的名聲。這無疑是因為作品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和新奇的夸張,而使人耳目一新。

  曲中的蝴蝶確實大得驚人。莊子做夢化為蝴蝶,本身還是逃脫不出夢境的范圍,而這只大蝶“掙破莊周夢”,身子竟把夢都撐開了,一個“破”字,于形容碩大之外,還起到了脫穎而出、登場亮相的推現作用。它的兩對翅膀全靠東風托住,不然就保不定要墜跌下來。“架”字既有蝶翅自上而下憑駕東風之意,又有東風自下而上極力架扶之感,選字十分貼切。大蝴蝶不僅一出場就先聲奪人,而且身手不凡,城中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一

  據元陶宗儀《輟耕錄》載,世祖中統(1260—1264)年間,在大都(今北京市)出現一只蝴蝶,其大異常。作者于是填寫了這支小令,獲得了很大的名聲。這無疑是因為作品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和新奇的夸張,而使人耳目一新。

  曲中的蝴蝶確實大得驚人。莊子做夢化為蝴蝶,本身還是逃脫不出夢境的范圍,而這只大蝶“掙破莊周夢”,身子竟把夢都撐開了,一個“破”字,于形容碩大之外,還起到了脫穎而出、登場亮相的推現作用。它的兩對翅膀全靠東風托住,不然就保不定要墜跌下來。“架”字既有蝶翅自上而下憑駕東風之意,又有東風自下而上極力架扶之感,選字十分貼切。大蝴蝶不僅一出場就先聲奪人,而且身手不凡,城中的名園不乏萬紫千紅的鮮花,卻被它將花蜜囊括一空。“三百”極言名園之多,這數字同“一采一個”中的兩個“一”字比照,就給人以大蝴蝶動作迅捷、干脆利落的印象,而若非它其大無窮,也就不可能有橫行全城的能力。作者還不忘幽默地拿它同可憐的蜜蜂對照,讓后者為之“唬殺”。盡管曲中責備它不是“風流種”,但它那種恃強行事、當仁不讓的氣概,卻也因此傳神地表現了出來。

  蝴蝶戀著賣花人的擔子,飄飄蕩蕩地隨他行過橋東,這是常見的情景。作者卻巧妙地將主客換了個向,說賣花人的過橋,是蝴蝶“扇”將過去的,而且后者不過是“輕輕的飛動”而已。蝶翅如此力大無窮,那大蝴蝶身軀的偉岸自然不在話下。這結尾的兩句是巧句,它上承“三百座名園一采一個空”,卻又以“賣花人”過橋的一幕重新添回了春意。大蝴蝶起首是倏然而至,結尾則飄然而去,令人涵詠不已。全曲無論是寫大蝴蝶的來歷,寫它采花的本領,還是寫它的離去,都形象生動,無一平板之筆,誠如明王驥德《曲律》所評:“元人王和卿《詠大蝴蝶》云云,只起一句,便知是大蝴蝶,下文勢如破竹,卻無一句不是俊語。”這種巧思連發、層層添示的鋪寫,也成為元散曲詠物的崇尚手法。

  南宋謝無逸《蝴蝶》詩有句道:“江天春暖晚風細,相逐賣花人過橋。”為人稱道,作者也因而得了個“謝蝴蝶”的雅號。這兩句是本篇結尾所本,但曲中以“扇”字代替“逐”字,就更覺生動、傳神。元曲的煉字,貴在尖新、柔媚,與詩、詞的標準不盡相同。從本篇的例子中,似亦可體味一二。▲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鑒賞二   王和卿《醉中天·詠大蝴蝶》所歌詠的主體——大蝴蝶,確實曾見于燕市,故陶宗儀《輟耕錄》卷二十三云:“中統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異常。王賦《醉中天》小令云云,由是其名益著。”作者擅用夸飾之巧譬善喻,運用“莊周夢蝶”的故事,將現實世界轉化為想像天地,以“彈破莊周夢”破題,運用“物化”承轉的自由觀念,賦予“大蝴蝶”神秘的色彩,開拓想像的意涵與空間;其次則以“兩翅駕東風”、“輕輕飛動”、“把賣花人搧過橋東”等句夸飾其翅,隱含《逍遙游》之趣。此蝴蝶頗有“翼若垂天之云”之大鵬鳥的意象,在轉化后,其形輕巧逍遙,驚破現實,將采蜜的蜂驚嚇煞,賣花為生的人被搧過橋東,猶不知所以,充分表現元曲謔浪詼諧之趣。讀者或 展開閱讀全文 ∨
創作背景
據元陶宗儀《輟耕錄》載,世祖中統(1260—1264)年間,在大都(今北京市)出現一只蝴蝶,其大異常。作者于是填寫了這支小令,獲得了很大的名聲。這無疑是因為作品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和新奇的夸張,而使人耳目一新。
王和卿

王和卿, 元代散曲家。大名(今屬河北省)人,生卒年字號不詳。《錄鬼簿》列為"前輩名公",但各本稱呼不同,天一閣本稱為"王和卿學士",孟稱舜本卻稱他為"散人"。他與關漢卿是同時代人,而又比關漢卿早卒。陶......[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風入松·寄柯敬仲

虞集〔元代〕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發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里停驂。書詔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御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重......

小梁州·秋

貫云石〔元代〕

芙蓉映水菊花黃,滿目秋光。枯荷葉底鷺鷥藏。金風蕩,飄動桂枝香。〔幺〕雷峰塔畔登高望,見錢塘一派長江。湖水清,江湖漾,天邊......

沁園春·再次韻

周權〔元代〕

混沌鑿開,天險巍巍,東巖峻兮。是云髓凝成,半空高矗,天風吹裂,一線中開。妙出神功,高擎仙界,鳥道疑當太白西。憑高處,見云......

芙蓉曲

薩都剌〔元代〕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兒將斷腸。絳袍春淺護云暖,翠袖日暮迎風涼。鯉魚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飛木葉。蕩舟何處采蓮人,愛惜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