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芳春·秋望

喬吉〔元代〕〔〕

千山落葉巖巖瘦,百尺危闌寸寸愁。有人獨倚晚妝樓。樓外柳,眉暗不禁秋。
譯文及注釋
譯文一座座山峰木葉脫落,更顯得山容消瘦;倚遍高樓的欄桿,每一寸都驅不去憂愁。但在黃昏,還是有位女子,獨自倚著妝樓凝眸。樓外是憔悴的秋柳。人和柳葉都一樣黯然,對這凄涼的秋令難以禁受。 注釋巖巖:勁瘦貌。危闌:欄桿。
賞析
起首兩句對仗,托出了“秋望”的題面。兩句的角度不同,前句是望中的秋景,后句是秋望的所在地與望者的心情。但兩者又是互為映發的,其間的維系就是一種悲秋的情調。先看前句。“千山落葉”是深秋常見的景象,而作者則強調其“瘦”的特征,且謂“巖巖瘦”,簡直是嶙峋骨立。但同樣的景象,前人也有“落木千山天遠大”(黃庭堅《登快閣》)的感受,可見景語本身無不帶有觀察者的主觀感情色彩。再看次句,“百尺危闌寸寸愁”,就明白地點出了“愁”的無處不在。這一句寫的是人物的感想,登高望遠,處處見山川蕭瑟,時令肅殺,倚遍闌桿,始終心情黯然。“寸寸”二字,見出了傷愁的細膩多端,令人遐想。這樣,前句的寫景便成了愁意的外化, 展開閱讀全文 ∨,起首兩句對仗,托出了“秋望”的題面。兩句的角度不同,前句是望中的秋景,后句是秋望的所在地與望者的心情。但兩者又是互為映發的,其間的維系就是一種悲秋的情調。先看前句。“千山落葉”是深秋常見的景象,而作者則強調其“瘦”的特征,且謂“巖巖瘦”,簡直是嶙峋骨立。但同樣的景象,前人也有“落木千山天遠大”(黃庭堅《登快閣》)的感受,可見景語本身無不帶有觀察者的主觀感情色彩。再看次句,“百尺危闌寸寸愁”,就明白地點出了“愁”的無處不在。這一句寫的是人物的感想,登高望遠,處處見山川蕭瑟,時令肅殺,倚遍闌桿,始終心情黯然。“寸寸”二字,見出了傷愁的細膩多端,令人遐想。這樣,前句的寫景便成了愁意的外化,后句的言愁也有了物象的襯托,從追尋兩者的聯系來看,甚而會使讀者產生望山的愁人也是“巖巖瘦”的聯想:這就是詞曲常用的“暗映”手法。   第三句補明了“百尺危闌寸寸愁”的主角形象,用語清疏,而同樣彌漫著哀怨悱惻的氣氛。“晚妝樓”顯示了主人公是一名年輕女子,“晚”雖是“妝”的修飾詞,卻同時有著時近黃昏的暗示意味。“晚妝樓”前著“獨倚”二字,清楚地表明了她獨守空閨的思婦身份,令人聯想起“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溫庭筠《望江南》)、“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李白《菩薩蠻》)等前人詩詞的意境。全句是一幅人物剪影,更是畫龍點睛之筆。它回應并揭示了前兩句的句外之旨,使讀者恍然理解了她登樓遠望、倚遍危闌的真正用心是在于懷人,而不只是悲秋。   結尾二句毫不松懈,將“秋望”的哀怨之意推到了十分。“樓外柳”是女子引領注視所在,既然“千山落葉”,柳葉“不禁秋”自是意料中事。但古人又常以柳喻女子眉,所謂“人言柳葉似愁眉”、“芙蓉如面柳如眉”,則末句的“眉暗不禁秋”就成了巧妙的雙關。“瘦”、“愁”、“獨倚”、“不禁秋”,至此便傳神地完成了女子本身形象的寫照。   古人有“詞密曲疏”的說法,其實在宋詞的小令中,也常以清疏之筆收韻遠雋永之效。這支散曲小令就綽有宋詞的韻味。▲,參考資料:完善 1、 天下閱讀網.惜芳春·秋望
創作背景
喬吉

喬吉(約1280~1345),字夢符,又名吉甫。號鶴笙翁、惺惺道人。太原(今屬山西)人。流寓杭州。一生窮困不得志,浪跡江湖,寄情詩酒。以《西湖梧葉兒》一百篇,蜚聲詞壇,所著雜劇十一種,今存《揚州夢》、......[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風入松·寄柯敬仲

虞集〔元代〕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發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里停驂。書詔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御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重......

小梁州·秋

貫云石〔元代〕

芙蓉映水菊花黃,滿目秋光。枯荷葉底鷺鷥藏。金風蕩,飄動桂枝香。〔幺〕雷峰塔畔登高望,見錢塘一派長江。湖水清,江湖漾,天邊......

沁園春·再次韻

周權〔元代〕

混沌鑿開,天險巍巍,東巖峻兮。是云髓凝成,半空高矗,天風吹裂,一線中開。妙出神功,高擎仙界,鳥道疑當太白西。憑高處,見云......

芙蓉曲

薩都剌〔元代〕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兒將斷腸。絳袍春淺護云暖,翠袖日暮迎風涼。鯉魚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飛木葉。蕩舟何處采蓮人,愛惜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