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至今的渭北故事:王楞題詩尋媳婦,八個公公和一個媳婦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4989
王楞題詩尋媳婦 ??? 早年間,富平流曲鎮附近村里出了個農民詩人王楞。如他有首題為《太陽》的詩:“一個太陽圓又圓,好像胭脂染薄盤。每天西山落一個,不知東海幾萬千。”語言質樸,想象奇特,又不乏天真詩趣,不少鄉黨聽他念了這詩都叫好,方圓八里也都稱他“詩人”。王楞卻道他只是個面對黃土背朝天,整天把東山日頭背到西山土里刨食的莊稼漢,有時來了興致吟上幾句詩,也不過是借此解解乏,圖個自作樂罷啦。 ??? 使后人津津樂道的,是王楞那首尋媳婦詩。有年流曲鎮過四月八廟會,王楞和媳婦也來逛廟會,人擁人擠,競把媳婦擠丟了。情急之中,王楞從街上店鋪討來紙筆,寫了首尋媳婦詩,貼在十字街口:“四月八,會圓啦,我奈(口子)跟我會上耍,人多的擠疙瘩,貪看熱鬧丟了她。論年紀,十七八,圓眼大臉尖下巴,中等個子腳扎扎(指小腳),搽的粉,又戴花,胳肘窩里吊帕帕。有人報訊一串八,把人送來重報答,過一夜,也沒啥,日子再多她認咱。”此詩一貼出,圍觀者不絕,使那年的廟會更熱鬧了。至于王楞的媳婦尋到沒有,故事里沒講;倒是這首尋媳婦詩一直流傳到今天。 ??? 八個公公和一個媳婦 ??? 關中渭北一帶有句俗語,叫作“背媳婦朝華山,出力不討好。”有天和人閑聊,方知這句俗語的背后,還有個動聽故事哩。 ??? 不知哪朝哪代,渭北一小鎮上有戶趙姓人家,兄弟八人靠給人扛活打工勉強度日,一個個年紀老大了,還娶不上媳婦眼看小弟老八也快三十了,老哥幾個私下商量,圣人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再窮,咱也不能斷了老趙家香火不是?老八若能娶妻生子,咱老了病了有人服侍不說,死了墳上也有個燒紙的人。于是老哥幾個把平生的一點積蓄湊到一塊,給老八討了媳婦。一年后,老八老婆遺下一子,難產而死。兄弟八人含辛茹苦將此子養到l8歲,又集資幫其成婚。說來也怪,自打兒媳婦進門,老趙家日子漸漸好過起來,雖說不上富裕,卻也衣食無愁。鎮上人都說這小媳婦有旺家的命,殊不知是有天夜里大雨,翌日清晨發現后院深陷一坑,隱約可見坑底覆一石板,老哥幾個掀開石板,遂得到一罐銀子。怕露富,兒媳婦出主意說,先拿出點銀子在鎮上開家小飯館,賺錢不賺錢倒在其次,主要是這樣一來,堵住了他人的嘴。八個公公均贊成。飯館開張后,小倆口經營有方,生意亦出奇的好!正應了那句俗話:啥都干遍,不如賣飯。老趙家日子自是日益紅火。只是世事難兩全,兩三年過去了,兒媳婦肚子一直沒動靜。盼孫心切的老哥幾個,聞聽華山圣母娘娘非常靈驗,便陪兒媳婦去朝華山。都說華山險峻,果然名不虛傳。過玉泉院又走了二十多里山路的兒媳婦早已氣喘腿軟,眼見上山的路竟是從陡峭石巖縫中鑿出的一條窄徑,須手攀鐵索方能上去,由不得心怯意懶想打退堂鼓。老哥幾個急啦,便道我們輪流背你上山吧。這樣,攀上千尺幢,翻過百尺峽,登上北峰,又越過蒼龍嶺……眼看快到圣母廟,一伙游客從后邊趕上,見七八個老頭輪換著背一年輕媳婦上山,不禁指指戳戳,發出一片哂笑聲。兒媳婦紅了臉,跳下背來,對幾個公公惱羞成怒道:我有腿,誰讓你們胡騷情來! ??? 據說,這便是那句俗語的來歷。八個老人死后,人們為了紀念他們,乃建了一所寺院,寺院里還修了座塔。寺院名稱便叫作八公寺。人丁興旺的趙家后人,至今新人成婚,都要先到八公寺塔前獻供上香,方才開席宴客呢。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