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經典《西江月》,一首一個名句,最愛蘇軾和辛棄疾的

作者:來源:網址:發布時間:1644244034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其調名有可能取自李白《蘇臺覽古》的詩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西江月”調大致形成于唐五代時期,最初為民間流行歌曲,到了兩宋時,《西江月》詞調的格律、音韻、句式等得以發展與統一,依調填制的詞作蜂擁而出。


蘇軾、辛棄疾等諸多宋詞大家都有不少《西江月》詞流傳于世,其中不乏流傳千古之佳作。


今天推薦10首經典的《西江月》,一起體會江月中的悲歡離合吧!


微信圖片_20220118150029.jpg


  • 最恬靜自然的西江月: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這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創作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


明月清風,鵲起蟬鳴,極其尋常的農家風景,在辛棄疾妙筆組合下,顯得格外清新雅致。


伴隨著稻田里此起彼伏的蛙聲,飄來了陣陣稻花香,想必到了秋天,一定會有所收獲,想到此,詞人的心情也跟著愉悅起來。


全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 最狂放的西江月:斷送一生惟有,破除萬事無過。


《西江月·斷送一生惟有》

宋·黃庭堅


老夫既戒酒不飲,遇宴集,獨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詞,援筆為賦。


斷送一生惟有,破除萬事無過。

遠山橫黛蘸秋波,不飲旁人笑我。


花病等閑瘦弱,春愁無處遮攔。

杯行到手莫留殘,不道月斜人散。


這是一首戒酒詞。


黃庭堅本來是想戒酒,可后來又感慨地說,花像病了一樣那么瘦弱,春天這么多憂愁無法排遣。干脆吧,酒杯都送到手里,還是別留著它了,喝吧。管什么月斜人散呢!


全詞以作者戒酒后重又開戒飲酒之事為題材,表達了作者被貶謫后企圖借酒澆愁的意念和及時行樂的狂放曠達胸懷。



  • 最悠閑的西江月: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


《西江月·阻風山峰下》

宋·張孝祥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陽,放起鱗鱗細浪。


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宮里奏霓裳,準擬岳陽樓上。


乾道三年,張孝祥離開長沙乘舟北上,途經洞庭湖畔的黃陵山,遇風受阻,創作了這首詞。


上片寫行船遇風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見與感受,下片寫停船后作者期待風向回轉,天氣變好,及時登程的心情。


雖然被風阻攔了行程,可張孝祥卻絲毫不沮喪,他欣賞起了沿途的風景,還說明日風停了景色會更好,今晚在湖上露宿又有何妨?可見張孝祥安閑自在的心境。


微信圖片_20220122212051.jpg


  • 最徹悟的西江月:止因貪此戀榮華,便有如今事也。


《西江月·八十一年往事》
北宋·蔡京

八十一年往事,四千里外無家。

如今流落向天涯,夢到瑤池闕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幾度宣麻。

止因貪此戀榮華,便有如今事也。


這是一首絕命詞。蔡京是北宋的大奸臣,1126年他被貶潭州,并在這里去世。


暮年被貶,真是凄慘,在人生的最后一刻,蔡京追憶昔日榮華,充滿感慨。最后兩句寫作者自己由于貪戀榮華富貴,沒能及時退步抽身,才落到現在這步田地。


這首小令雖然只有八句,思想內容卻很豐富,既有作者對現實的艱難處境的展示,也有對往昔的懷戀乃至炫耀,還反省了自己落敗的原因。



  • 最苦悶的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宋·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此詞反映了作者謫居后的苦悶心情。


上片寫感傷,寓情于景,詠人生之短促,嘆壯志之難酬;下片寫悲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險惡,悲人生之寥落。


全詞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過對新涼風葉、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寫,將吟詠節序與感慨身世、抒發悲情緊密結合起來,由秋思及人生,觸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無窮。



  • 最豪情的西江月:大家齊唱《大風歌》,不日四方來賀。


《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

宋·劉過


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

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


今日樓臺鼎鼐,明年帶礪山河。

大家齊唱《大風歌》,不日四方來賀。


公元1204年(宋寧宗嘉泰四年)韓侂胄定議伐金,劉過寫下此詞表達支持之情。


上半闋寫有利于北伐的大好形勢,說堂上有善謀的賢臣,邊疆有能戰的將士;下半闋由全國形勢說到韓侂胄本人。全詞表達了詞人對國家的熱愛和勝利在握的豪情和壯志。


該詞運用很多口語化、散文化的句子,大有以文為詞的傾向,讀來朗朗上口,更增加了詞的魅力。全詞語言流暢、氣勢磅礴。



  • 最溫柔的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


《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

宋·司馬光


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

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


這是一首艷情詞。上片寫宴會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寫對她的戀情。


它不從正面描寫那個姑娘長得多么美,只是從發髻上、臉粉上,略加點染就勾勒出一個淡雅絕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體態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飛絮游絲無定”,連用兩個比喻把她的輕歌曼舞的神態表現出來。


這首小令只幅之內把驚艷、鐘情到追念的全過程都反映出來,而又能含蓄不盡,給人們留下想象的余地,寫法別致。



  • 最感慨的西江月: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

宋·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

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

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這首小詞以散文語句入詞,表現了詞人暮年對世情的一種徹悟,流露出一種閑適曠遠的風致。


起首二句是飽含辛酸的筆觸,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認識。接下來,筆鋒一轉,把世事人情的種種變化與表現歸結為“命”的力量。結語兩句,則又是天道無常,陷入更深的嘆息。


全詞對仗工整,比喻熨貼而自然,自然流轉,若不經意,如駿馬注坡,一氣直下,上下文的議論,亦使得對應句尤其清新有趣。



  • 最感傷的西江月: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西江月·平山堂》

宋·蘇軾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

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歐陽修是蘇軾的恩師,慶歷八年(1048年),歐陽修在揚州任職時,修建了平山堂。


蘇軾第三次來到平山堂時,歐陽修早已仙逝,而堂上仍留有他遒勁的手跡,更讓人心生緬懷之念,因作此詞。


此詞上片寫作者瞻仰恩師歐陽修詞作手跡而生的感慨;下片寫聽唱歐陽修詞而生感慨,道出對恩師的緬懷之情,有撫今追昔的萬千感慨。


微信圖片_20220122212041.jpg


  • 最纏綿的西江月:欲寄書如天遠,難銷夜似年長。


《西江月·攜手看花深徑》

宋·賀鑄 


攜手看花深徑,扶肩待月斜廊。

臨分少佇已倀倀,此段不堪回想。


欲寄書如天遠,難銷夜似年長。

小窗風雨碎人腸,更在孤舟枕上。


此詞寫與情人的別后相思。


上片追憶昔日歡會的情景。其中“攜手看花”、“扶肩待月”言其感情之深。后二句寫別時即“已倀倀”,而今回想自當是更為悲傷凄婉。下片抒別后相思之情。


全詞用筆句句緊逼,用意層層深入,沉郁頓挫,情厚意婉,將主人公與戀人的別后相思之情抒寫得淋漓盡致。不愧為愛情詞中的佳作。




標簽: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