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背誦古詩詞有什么意義?
作者:張佳瑋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3922
孩子都要學說話的。最初學些什么好呢?
??? 好詩都是音韻和諧、字句鏗鏘的,是語言的精粹。
??? 你是愿意孩子從小讀“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這樣流轉纏綿的句子,還是念“全面推進XXX,總目標是XXX,以XXX為榮,以XXX為恥”?以后他想起小時候的文字,是記起“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好,還是“叫一聲阿姨好漂亮阿姨給你糖吃啊”比較好?
??? 就像,如果可以選擇,你是希望孩子小時候聽聽舒伯特,聽聽昆曲,聽聽評戲河南墜子,還是讓他聽“擦干一切陪你睡”?
??? 小時候,記憶里的聲音,對精神世界是有影響的。詩歌,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音韻,讓他聽著學著背著,都比讀背些粗鄙詞句要好些。
??? 至于擔心孩子不了解……詩歌哪有那么復雜?
??? 詩歌的好處,就是純凈。
???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以日常語言解釋起來的話,鳥兒輕輕唱,落在河洲上;美麗俏姑娘,青年好對象。
??? 哪那么復雜?世上到處是清澈見底的詩。
???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 這種句子,意思一讀就明白,有什么難懂的呢?比日常語言難得到哪里去呢?
??? 當然,宋之后詩愛說理,愛用典,一言難盡。那就教些《古詩十九首》,教些漢樂府,教些王維孟浩然。中國詩那么多,沒必要非讓孩子背《長恨歌》吧。
??? 至于說,怕孩子對這些詩的深文奧義不懂,那么……
??? 其一:這種思維,是中了教育制度的毒了。詩歌的好處,就是言簡意豐,一首詩解讀出幾萬字,是學者們的事;讀著賞玩,是我們的權利,當日《詩經》三百,多少風都是民間唱著玩兒的,哪有理解不理解。晏殊們宋初寫詞,是拿來牙板拍唱,喝酒時聽的,多愜意;哪怕不理解,就當歌詞唱,圖個好聽不行么?
??? 其二:《倚天屠龍記》里,張無忌離開冰火島前,謝遜曾逼迫他背下許多武功要訣,還說“雖然你現在不懂,但先記著,將來總會懂的”。
??? 許多東西記下來,就是在心里生根。日后觸景生情,總會懂的。
??? 4,5歲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背唐詩。
??? 不覺得痛苦,詩詞押韻,和兒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高下。背著玩就是了。
??? 慢慢的,就長大了。
??? 春天,看到了盛開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 冬天,西風凜冽,天空陰沉,行人都急匆匆的奔走,到了家,烤著爐子,外邊洋洋灑灑的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來天欲雪”,什么是“紅泥小火爐”。
??? 夏天,跟爸媽去湖里玩,小舟在荷葉中穿過,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蓮葉無窮碧”,什么是“水光瀲滟晴方好”。
??? 秋天,過了天高云淡,就是涼風乍起,梧葉飄黃,知道了什么是“老樹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華休”。
??? 約會的時候,知道什么是“月上柳梢頭”。
??? 燈會的時候,知道什么是“一夜魚龍舞”。
??? 愁的時候,“佇倚危樓風細細”;
??? 樂的時候,“春風得意馬蹄疾”。
??? 小的時候,“臥看牛郎織女星”;
??? 大的時候,“金風玉露一相逢”。
??? 背的那些詩詞,像是看不懂的畫面,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個風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詩,那句詞,那幅畫。那種感覺,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當,以至于無法用其他的詞語形容。記住了詞,記住了景,也記住了情。
??? 至于具體的用處,作為理科生,工作上的確用不到。但當年我情書寫的是極好的,就憑這個,就覺得很值。
??? 現在我也在教兒子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