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裝逼大師”們的七重境界

作者:在下行之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3119
古往今來,少不了裝逼的人。有好有壞,有low有酷。但是裝逼后,能顯得牛逼,也是一門絕技。 下面就來看看古代那些“裝逼大師”們是如何裝逼的。 按照他們的裝逼等級,從一到七,分成七重境界。 對比一下,看你修煉到了第幾重? 第一重境界:完美忽悠 代表人物:汪倫,唐朝涇縣令 汪倫,聽起來,大家都不陌生。因為中學課本里學過一首李白的唐詩: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個汪倫就是因為這么一首詩,而變得這么有名。要知道,在當時,他只是個小縣令,文采一般的很,揚名的可能性極低,更別說千年后還能留名。但這個人,有一個優點,就是會裝逼。 話說,唐朝天寶年間,汪倫還只是一個官場的屌絲,但他很崇拜李白。李白那時候早就是文學界的大V了,等同于今天的一線明星。汪倫像個追星族一樣,到處打聽李白的消息。終于,一天聽說李白旅行到了南陵的叔父李冰陽家里。 他特別想邀請李白來家里做客,但是李白是大V,怎么會鳥一個路人甲呢。于是他寫了一封信,信上說:“先生好游乎?此處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 大意是說:李先生,你不是喜歡旅行嗎?我這里有十里的桃花,要多好看有多好看。你不是還喜歡喝酒嗎?我這里有上萬家酒店,保你喝個夠。 這封信寄過去,以為投其所好,一下戳中了李白心里柔軟的地方,令李白立馬沖了過去。但李白跑到汪倫的縣城后,卻啥也沒看到。說好的十里桃花呢?說好的萬家酒店呢? 汪倫趕緊盛情款待李白,然后說:“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無十里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并非有萬家酒店。” 李白聽明白了,十里桃花只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潭而已。這也叫十里桃花?萬家酒店,不是有一萬家酒店,只是那個開酒店的老板姓萬。 我去,這個逼裝的! 但來都來了,人家還蠻熱情的,忽悠的事就算了。后來李白要走,汪倫找了一幫歌手跑到渡口唱歌送行,又是送馬,又是送衣服,還送盤纏。李白很不好意思,于是寫了詩給他,算是表示表示。 于是這首《贈汪倫》成為表達離別之情的千古絕唱,汪倫也從而跟著詩名留青史。 第二重境界:創意營銷 代表人物:陳子昂,唐朝詩人 陳子昂的作品很多人都在語文教科書上見過。比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 他在唐朝時期,很長一段世間空有滿腹才華,而無人賞識。他到處投稿,寫專欄,但是還是沒什么名氣。于是他準備給自己策劃一場營銷。 一天,陳子昂在大街上閑逛,看見一人賣胡琴,要價—百萬錢。一般人當然買不起,但陳子昂計上心頭,也不還價都把琴給買了。 很快,他揮金如土,買天價胡琴的事馬上在長安傳開了。這時候他到處發帖,邀請當時的名流到宣陽來看琴。 那些名流附庸風雅也好,好奇心重要好,基本都接受了邀請。到了搞雅集的這天,陳子昂的宅院被擠得水泄不通。 陳子昂看著長安城里有頭有臉的人物大部分到了,不緊不慢地捧出那把天價琴,大家都以為他要彈琴,搞個人音樂會。他卻不彈琴,問在座的人:“大家說琴好不好?” 大家當然附和著說:“嗯,嗯,好啊,好啊!” 大家正說著,誰知道,陳子昂突然掄起琴,“啪”的一聲給砸了。吼道:“好個毛線!” 在場所有人都驚呆了,以為他腦子壞掉了。陳子昂又趕忙說了一句:“我的詩文,才是真正的好。” 然后趕緊捧出打印好的資料,發給在場的人。 陳子昂砸琴的這個逼一裝,名聲很快就傳開了。因為人們開始注意到他的文章,廣泛肯定了他的才華,徹底火了。 第三重境界:言不附實 代表人物:李紳,唐朝詩人、宰相 李紳,這個名字或許大家還點陌生,但是說起他的代表作,卻是很多人小學就能倒背如流: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是不是非常的熟悉? 小時候,這首詩就經常被大人們用來教育我們,要怎么節約糧食。學校的食堂里也動不動就掛這首詩,來警醒我們不能浪費飯菜。 但是這首詩卻是裝了個大大的逼。 不可否認,李紳是個大才子,考中進士之后,從國子助教做起,晚年官至宰相,封趙國公。這首寫在他還沒當宰相的時候,聽起來是不是挺感動的? 但是到了李紳當了宰相后,基本就成了一個花天酒地,貪圖享受之人。李紳在吃方面很花心思,極其奢華,一餐的耗費多達幾百貫。 據說,他有個嗜好,特別喜歡吃雞舌,每餐要廚房炒上一盤。炒一盤雞舌要耗費活雞三百多只,院后宰殺的雞堆積如山。 吃一盤雞舌,殺三百只雞。這個行為,算不算浪費? 他還一本正經地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嘖嘖…… 第四重境界:高調炫耀 代表人物:朱彝尊,清朝詞人、學者 古代人有曬書的習慣,碰到陽光充沛的天氣,就把家里的書籍翻出來曬一曬,防潮防蛀。 康熙年間的朱彝尊,滿腹經綸,但也喜歡裝逼。人家曬書就曬書,他跑過去,衣服一解,袒胸露乳。 人家問他:“你干嘛?” 他說:“曬書啊。” 別人問:“書呢?” 他拍拍自己的肚子,說:“書都讀在肚子里,我曬肚子就可以了。” 真是花式裝逼法,攔都攔不住。 一年,六月初六這天,他又袒胸露乳橫在路邊曬太陽。被微服出巡的康熙看見,康熙讓隨從問他擋在路人干嘛,他又是說他在曬書。 康熙見他有點意思,就過去交談,談話期間對他的才學非常賞識,于是爆出身份,很快就封他為翰林院檢討,負責撰修明史。 此后,讀書人都跟風在這一天曬書,將這一天定位“曬書節”. 這就是文人裝逼的好處,裝得好一點,連皇上都被吸引了,從此前途一片大好。 第五重境界:認真賣萌 代表人物:商湯,商朝開國君主 商湯的裝逼來源于一個典故。叫做“網開三面”. 話說有一次商湯外出,看見一個林子里一個農夫正在張掛捕捉飛鳥的網,東南西北四面掛的都有。網掛好后,農夫自言自語的祈禱:“上天保佑,鳥兒都進到我的網里來吧!” 商湯聽見了以后,非常感慨,對農夫說:“你這樣好殘忍啊,把鳥都捉完了,破壞了食物鏈怎么辦呢?” 他叫人把張掛的網撤掉三面,只留下一面。然后也祈禱:“天下的鳥啊,想往左跑的,就往左飛,想往右跑的,就往右飛,不聽話的,就向網里鉆吧。看你們的運氣了。” 又對農夫說:“對待禽獸也要有仁德之心,不能捕盡捉絕,不聽天命的,還是少數,我們要捕捉的就是那些不聽天命的。” 這個逼裝的,還有搞笑,有點萌萌的。 據說,諸侯聽說這件事以后,都稱頌說他是一個有德之君。那個農夫也深受感動,從此收去三面的網,只留下一面。便有了“網開三面”的故事。 第六重境界:深度鄙視 代表人物:許由,堯舜時代的賢人 據說,堯帝86歲時,知道自己因為風燭殘年,急著找接班人。但他的兒子不成器,不愿傳位于他而誤天下。 他聽說許由清高大志,便派人求賢,想禪讓帝位。許由說:“匹夫結志,固如盤石,采山飲河,以求陶冶情操,非求祿位;縱情游閑,以求安然無懼,非貪天下”. 意思簡單來說就是:我的志向不在于當官,我要做個隱士。 堯沒辦法,為了表現誠意,又登門拜訪。許由仍推辭說:“我年紀大了,不貪圖什么富貴,還是當個臣民吧!”于是連夜逃往箕山穎水旁,農耕而食,過著隱居山水的日子。 堯還不死心,得知許由去處后,又派人請他,去的人對他說:“堯帝想請你做九州長。” 這次,許由聽了更是煩躁,匆忙到穎水邊掏水洗耳朵。說:“你這話,真是臟了我的耳朵。” 這個逼裝的,把名利鄙視得一塌糊涂。據說,后來他洗耳朵的這條河,還被稱之為“洗耳河”. 第七重境界:極品幽默 代表人物:金圣嘆,明末清初的文學批評家 一個人平日裝逼,是很常見的。但是到了死都要裝逼,就不多見了。 金圣嘆就是一個到死都要裝逼的人。 據說,金圣嘆在順治十八年,被以叛逆罪判處斬首。在被斬首時,還不忘搞怪,叫來獄卒說有要事相告。 獄卒以為大師會說什么遺言,或透露什么大秘密,拿來筆墨伺候,等著記。 金圣嘆卻指著獄卒給的飯菜說:“花生米與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 這也是他最后一句被記錄下來的話。 然后,刀起頭落,金圣嘆一命歸西,但耳朵里卻滾出兩個紙團。 劊子手很疑惑,以為是什么訣別詩或遺書。打開一看,一個紙團寫著一個“好”字,另一個紙團寫的是一個“疼”字。 這個逼裝的,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標簽: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