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學說的興盛與其墨家組織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2657
墨學,在先秦時代和儒學同稱顯學,可惜在秦以后逐漸寢寂了,但一直有很少的人在做墨子的研究,但是直到清朝中期墨學的中興才開始。 墨家有著嚴密的組織,其領袖也就是巨子(鉅子),墨子有沒有當過巨子,這個無法考證,但方授楚《墨學源流》認為墨子是墨家第一任巨子,禽滑厘是第二任巨子,這也只是一家之言,從先秦典籍中可考證的墨家巨子只有三人:孟勝,田襄子,腹黃享(兩字合為一字),見于《呂氏春秋》,可考見。 下面附拙文的一部分,以茲考見: 墨家學說的興盛與其墨家組織有著密切的關系。墨家是先秦時代唯一的有嚴密的組織和鮮明的宗旨的學派。墨家學派有嚴密的組織,嚴格的紀律,其首領稱為“巨子”,下代巨子由上代巨子選拔賢者擔任,代代相傳。墨門子弟必須聽命于巨子,為實施墨家的主張,舍身行道。被派往各國做官的門徒必須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時寧可辭職。做官的墨者要向團體捐獻俸祿,做到“有財相分”。首領要以身作則,實行“墨者之法”。墨家聚徒講學,身體力行,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 墨家與其他的學派的松散關系大不相同,正是因為有嚴密的組織,才是墨家有很強的戰斗力。墨家學派的宗旨是“為義”,孟子說是“利天下”。《莊子·天下篇》說是“備世之急”。墨子率領其門徒奔走各國,積極實現其主張。 墨家組織由墨子一手創建,《淮南子·泰族訓》曰:“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并且在墨子死后一直存在,直到墨家的衰亡。方授楚《墨學源流》認為墨子是墨家第一任巨子(鉅子),禽滑厘是第二任巨子,巨子是墨家組織的領袖,《莊子·天下篇》言:“以巨子為圣人,皆愿為之尸。冀得為其后世,至今不絕。”墨家巨子在墨家學派內由絕對的權威。并且后世的巨子為前世的巨子所指定,梁啟超說“其制度與基督教之羅馬法王相類。”“又頗似禪宗之傳衣缽也。”(《先秦政治思想史》墨家思想三)因墨家主張尚賢,巨子被認為史天下最賢能圣智辯慧之人。墨子因墨家學派的宗旨是“為義”,而制定了一套具體、富彈性又切合各種需要的計劃。墨家弟子依能力而分工,《耕柱篇》記:治徒娛、縣子碩問子墨子,為義孰為大務?墨子說:“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后義成也。”墨子根據弟子的傾向與能力,把他們分為談辯、說書和從事三組,加以訓練。而訓練的目標,墨子要求其墨家弟子必去心中六種怪癖的情緒,做到“默者思,言則誨,動則事,使三者代御,必為圣人,必去喜、去怒、去樂、去悲、去愛,而用仁義。手足口鼻耳,從事于義。” 墨家紀律嚴明,而且執法如山,不徇私情,即使巨子本人也不例外。《呂氏春秋·去私篇》記:“墨者巨子腹 ,居秦,其子殺人。惠王曰:‘先生年長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勿誅矣。’腹 對曰:‘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王雖為賜,腹 不可不行墨者之法。’遂殺其子”墨子身后他的傳人仍然恪守墨者之法,保證了墨家組織的嚴密性,墨家組織起著團結廣大成員的橋梁作用。 墨家組織嚴密,《公輸篇》記載墨子為止楚攻宋,派禽滑厘等三百人,持墨子守圉之器,在宋城以待楚寇。沒有嚴密的組織,在先秦的時代,一下組織三百個弟子參與守御的任務,是不可想象的。如此有計劃、有目的的行動,說明墨家組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墨家弟子不光要學習墨家學說,還要親身加入到實踐主張的行列中。為了實現非攻的主張,弟子們要時刻準備著投入到守御弱國的任務中。為實現其道德理想,應有不怕犧牲的勇敢精神。《魯問篇》記:“魯人有因子墨子而學其子者,其子戰而死,其父讓子墨子。子墨子曰:‘子欲學子之子,今學成矣,戰而死,而子慍。而猶欲糶,糴讎則慍也,豈不費哉!”墨家弟子要有犧牲自己的心理準備,以身踐義。墨子之后,墨家巨子孟勝“善荊之陽城君,陽城君令守于國。荊王薨,陽城君以與攻吳起,得罪。收國。孟勝屬鉅子于宋之田襄子而死之。弟子徐弱之徒死者百八十三人。”孟勝死之前,說必須要死之的原因,“不死,自今以來,求嚴師必不于墨者矣,求賢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義而繼其業者也。”其行為雖然不免迂腐,但為“義”而死,墨家之犧牲精神可見。 《淮南子·泰族訓》記“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化之所至也。”墨家學派的領袖能夠“以身戴行”(《修身》),以身作則,墨子前面已經言之,《備梯篇》言:“禽滑厘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給使,不敢問欲。”腹 按墨家之法處置其子,一系列的實例證明,墨家弟子之所以對巨子絕對服從,忠心耿耿,是一“化”字道出的成功的信息。墨子《尚同》言:“上同耳不下比”,上之所是則必是之,所非則必非之,人民之于君上,略私墨者之于巨子。自里長為里之仁人,至于天子為天下之仁人。墨家巨子之為眾墨家弟子所擁戴,可見其必為仁人矣。 墨家學派從理論上講是主張自上而下的改革的。墨子認為社會組織起源于天下一人一義,“其人茲眾,其所謂義者亦茲眾”,而且“交相非”,唯有選天下之賢可者,為天子,三公,諸侯,正長。“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尚同》)從此篇中反映出的信息,必然是天下思想集中于官吏,官吏上同于天子。所以墨家學派不斷的推薦弟子出仕,實際推展墨家的學說。 孫詒讓《墨學傳授考》輯錄《墨子》書及先秦諸子、兩漢典籍所記,得墨子弟子十五人,(附存三人),再傳弟子三人,三傳弟子一人,治墨學而不祥其傳授系次者十三人,雜家四人。這其中,高石子嘗仕于衛,公尚過嘗仕越,耕柱子嘗仕楚,魏越仕越,曹公子仕宋,勝綽仕齊將項子牛。把墨家弟子推薦到各諸侯國從政,為的是要發揚墨家學說,所以被派遣出仕的弟子在作為上不能違背墨家學說。如果有違反學說主張的,將會被墨家領袖免除其職務。勝綽事齊將項子牛,項子牛三侵魯,而勝綽三從之,墨子聞之,“使高孫子請而退之”。而對高石子的辭官之舉則予以褒揚。曹公子于宋出仕,三年返見墨子,被墨子責以不讓賢,不分貧,不事鬼神,雖然書中沒有明說,但其結果是明顯的。墨子雖終身未仕,但頗以出仕勸誘弟子。《公孟》言:“有游于子墨子之門者,身體強良,思慮徇通,欲使隨而學。子墨子曰:‘姑學乎?吾將仕子。’勸于善言而學,其(期)年而責仕于子墨子。”出仕從政,是墨家弟子的一個很大出路,墨家學說籍各國出仕弟子而傳墨學于四方,次說是不為過的。墨子雖不曾到過秦國,但其后有秦之墨者唐姑果,東方之墨者謝子西入秦欲見秦王。墨學已流布華夏。《韓非子·顯學篇》言:“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氏之墨”,夏增民在《秦漢墨學發微》中認為墨子之后,墨家后學分離為東方、南方和西方三派。在戰國后期的中國社會中繼續發展,其中尤其是在秦國,墨學占有相當重要地位。東方之墨的活動區域大致在宋魯齊地區,對東部地區影響至深。墨子晚年游楚,卒于楚之魯陽(今河南魯山),楚是墨子最后的活動中心,南方之墨者由是卒盛,然而,勢力最盛的要屬西方之墨了。秦惠文王時,墨者鉅子腹黃復居秦,此時,墨學中心已轉入秦國,代表人物除腹黃復 外,還有唐姑果、纏子等。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