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詩人王昌齡,被宵小之輩殺害死得不明不白

作者:佚名來源:詩文網(wǎng)網(wǎng)址:www.cqcjqzygs.cn發(fā)布時間:1634192531
王昌齡,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其以七律見長,后人譽為“七絕圣手”,現(xiàn)存詩181首。代表作有《出塞》、《閨怨》、《芙蓉樓送辛漸》等。詩人的邊塞詩蒼涼而又豪邁,如《從軍行七首-其四》:“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青海湖上愁云密布,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和玉門關(guān)遠隔千里,遙遙相望。這里實為寫景,暗指戰(zhàn)事趨緊,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將士們身經(jīng)百戰(zhàn),連鎧甲都磨穿了,雖然傷亡在所難免,但他們依然立下豪邁的誓言:不擊敗來犯之敵,絕不衣錦還鄉(xiāng)。   唐代詩人的才華無以倫比,令人嘆為觀止,今天的我們只能仰望,無法直視。如《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首氣勢磅礴的邊塞詩,在張藝謀導演的《長城》中出現(xiàn)了兩次。殿帥戰(zhàn)死沙場后,在葬禮上吟唱。她那雄渾悲壯的氣勢,震憾了中外數(shù)以千萬計的觀眾,他們?yōu)⑾铝思拥臏I水,同時也為詩人的才華深深地折服。“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這里不單是指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guān),詩人還指千百年來,這里征戰(zhàn)不斷,不知有多少熱血男兒戰(zhàn)死沙場。詩人超時空的轉(zhuǎn)換,彰顯其高超地駕馭語言的能力。“萬里長征人未還”句,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的味道,多么悲涼的場面,讓人忍禁不住掩面哭泣。三、四句抒懷,倘若飛將軍李廣如今健在,絕不讓胡人南下度過陰山。表達了詩人對邊關(guān)人民飽受戰(zhàn)火的蹂躪,深切地同情,希望出現(xiàn)一位良將來扭轉(zhuǎn)這種局面。   詩人不僅邊塞詩寫得悲壯,閨怨詩也成就斐然。如:“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揚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閨閣中的少婦,從來不知憂愁。在春意盎然的日子,獨自登上翠樓。望著遠處的楊柳色,詩人筆峰一轉(zhuǎn),少婦頓時心情凝重。如果當初不勸夫婿建功立業(yè),封妻蔭子,不至于今天,富有詩意的美景卻無人與她共賞。夫婿征戰(zhàn)沙場,朝不保夕,豈不讓人憂心忡忡。詩人的送別詩也是唐詩中的上乘之作。如《芙蓉摟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B尻栍H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迷蒙的秋雨連夜灑滿吳江大地,清晨我送走辛漸。看著他漸行漸遠,我獨自面對楚山,離愁無限。如果洛陽的親友問起我來,就說:他的思想冰清王潔,不為俗世所玷污,節(jié)操不曾改變。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祟高的品德。   詩人在“安史之亂”后,離開龍標來到濠州,被宵小之輩閭丘曉殺害。關(guān)于這廝為何殺害詩人,歷史學家們面面相覷,誰也不能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說法,最后胡亂猜測一番,得出一個結(jié)論:閭丘曉妒其才。
標簽:
猜你喜歡
晏殊最著名的兩首《清平樂》,一首語淡情深,一首貴氣十足

佚名

晏殊是北宋初年最具影響力的詞壇大家之一,擅長小令,長于表現(xiàn)富貴生活的閑情雅致,語言清麗柔美,詞中多能引出哲理思考。

李白意境最美的一首詩,字字皆美,第二句成網(wǎng)友金句

佚名

李白在大家的心目中,是豪邁瀟灑的,他的許多詩作也是如此。今天,小編要介紹一首自認為是李白最美的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甄宓:這個比貂嬋還美的女人,活成了三國最大的悲劇

佚名

她是甄宓,有人說她本名叫甄洛,也有人說叫甄姬,《三國志》只稱甄氏。她在曹操的心上,曹丕的床上,曹植的筆上,這個比貂嬋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