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里最經(jīng)典的話,值得細(xì)細(xì)思量

作者:佚名來源:詩文網(wǎng)網(wǎng)址:www.cqcjqzygs.cn發(fā)布時間:1634192265
1、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晉書·符登傳》   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格,不同的訴求。對君子曉以大義,對小人用利益誘惑。對待不同的人,要使用不同的方法。   2、太剛則折,至察無徒。——《晉書·周豈頁》   過于剛直就會折斷,極其明察就沒有朋友。任何事情一旦失去分寸,就會走向反面。   3、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漢書·董仲舒?zhèn)鳌?  站在深潭邊,希望得到里面的魚,還不如回家去結(jié)網(wǎng)。光說不練假把式,想法再好,也不如切實行動。   4、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再聰明的人,也有失誤的時候;再愚笨的人,也有成功的時候。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有兩面,要辯證而不要絕對。   5、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   天下熙熙,都是為利而來;天下攘攘,都是為利而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赤裸裸的談利益,更接近理性。   6、明者見危于無形,智者見禍于未萌。——《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鐘會傳》   明智的人在危險還沒形成時就能預(yù)見到,智慧的人在災(zāi)禍還未發(fā)生時就會有所覺察。防微杜漸,真正的智者,總可以洞察未來。   7、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后漢書·王符傳》   聰明人舍棄短處,發(fā)揮長處,以此來取得成功。決定一個木桶盛水多少的是短板,決定人成就的卻是一個人的長板。所以,與其取長補短,不如揚長避短。   8、君子立身,雖云百行,唯誠與孝,最為其首。——《隋書·文帝紀(jì)》   君子在社會上立足成名,盡管需要修養(yǎng)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誠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9、居高而必危,每處滿而防溢。——《北史·后妃列傳》   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險意識,東西滿了就要防止它溢出來。亢龍有悔,事情極盛,必然要衰。   10、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漢書·宋弘傳》   錦上添花人人會,雪中送炭有幾人?貧賤時候的朋友和妻子,一起經(jīng)歷風(fēng)雨,萬萬不可拋棄。   1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吃一塹,長一智,吸取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可以作為以后的借鑒。   12、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史記·管晏列傳》   經(jīng)濟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倉庫充實,人民就懂得禮節(jié);衣食豐裕,人民就知道光榮和恥辱。   13、慈母有敗子而嚴(yán)家無格虜。——《史記李斯列傳》   慈愛的母親有敗家的孩子,嚴(yán)格的家庭里沒有刁滑而兇悍的奴仆。溺愛是害,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養(yǎng)成良好的習(xí)慣才是真正的愛。   14、濁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漢書·劉般傳》   希望從渾濁的源頭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體有筆直的影子,這都是不可能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很多事情,要治標(biāo)先治本。   15、順德者昌,逆德者亡。——《漢書·高帝紀(jì)上》   順應(yīng)道德的人才會昌盛,不遵從道德的人必然滅亡。人是天地之子,敬畏天道,敬畏道德,才是避禍之道。   16、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漢書·成帝紀(jì)》   不知者不罪,過而改之,就是好樣的。有了過錯,而不悔改,這才叫過錯。   17、書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無傷也。——《三國志》   對于讀書這件事,唯一擔(dān)心的是人們不喜歡它。多讀點書,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18、成遠(yuǎn)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xì)謹(jǐn)。——《明史·湯和傳》   有長遠(yuǎn)打算的人不應(yīng)為眼前的一點怨言而擔(dān)憂,做大事的人不必顧及一些細(xì)微瑣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不要事必躬親,專注在自己擅長的點上就可以。   19、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jīng)。——《漢書·韋賢傳》   留給兒子滿滿一筐黃金,不如教他讀書。黃金再多,總有用完的一天,但是讀書這件事卻能讓孩子受益終身。   20、福善之門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內(nèi)離。——《漢書·東平思王劉宇傳》   福分和親善的來路沒有比和睦更好,最大的災(zāi)禍和兇險沒有比內(nèi)部分離更甚。所以,古人說:禍起蕭墻,堡壘都是在內(nèi)部攻破的。內(nèi)部團結(jié)和睦,才是生活美滿幸福的基石。   21、千人所指,無病而死。——《漢書·王嘉傳》   受到眾人的指責(zé)詛咒,即使無病也會死去。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一個人在輿論的壓力下,很容易心理崩潰。   22、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后漢書·第五倫傳》   以自己的模范行動教導(dǎo)百姓,百姓就接受你的教化;若只流于言論,說一套做一套,百姓就不接受你的教化,反而會生出是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行動才是最好的老師。   23、墻高基下,雖得必失。——《后漢書·郭太傳》   高聳的大墻,其基礎(chǔ)卻十分低矮,這樣的墻雖然建成了,但一定會倒塌。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打牢基礎(chǔ),否則后患無窮。   24、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漢書·揚雄傳》   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去除束縛心靈的功利欲望,你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安寧和自在、灑脫。   一部《二十四史》,幾千年的興衰變遷,都記錄其中。歷史的經(jīng)驗,古人的智慧,凝結(jié)為一句句至理名言。   直到今日,這些言說依舊熠熠生輝,值得我們每個人細(xì)細(xì)思量。
標(biāo)簽:
猜你喜歡
晏殊最著名的兩首《清平樂》,一首語淡情深,一首貴氣十足

佚名

晏殊是北宋初年最具影響力的詞壇大家之一,擅長小令,長于表現(xiàn)富貴生活的閑情雅致,語言清麗柔美,詞中多能引出哲理思考。

李白意境最美的一首詩,字字皆美,第二句成網(wǎng)友金句

佚名

李白在大家的心目中,是豪邁瀟灑的,他的許多詩作也是如此。今天,小編要介紹一首自認(rèn)為是李白最美的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甄宓:這個比貂嬋還美的女人,活成了三國最大的悲劇

佚名

她是甄宓,有人說她本名叫甄洛,也有人說叫甄姬,《三國志》只稱甄氏。她在曹操的心上,曹丕的床上,曹植的筆上,這個比貂嬋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