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喜歡的事做到極致,你就贏了

作者:佚名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2251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尚書·大禹謨》   一個人之所以平庸,很大原因就在于沒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   很多人埋怨生活累,其實是心累。說白了,就是因為沒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   真正決定一個人高度的,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的能力。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事,并把它做到極致,你就是人生贏家。   惟精惟一   《傳習錄》中弟子問王陽明:怎樣才能做到‘惟精’、‘惟一’呢?   王陽明回答說:惟一是惟精的主意,惟精是惟’的功夫,并非在惟精之外又有一個惟一。   精的部首為米,就以米來打個比方吧,要使米純凈潔白,這便是惟一的意思。   如果沒有舂簸篩揀這些惟精的工夫,米就不可能純凈潔白。   春簸篩揀是惟精的工夫,其目的就是為了讓米純凈潔白。   說白了就是選擇一個目標,然后朝著這個唯一的目標不斷地努力,采取各種方法,不受外界干擾,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莊子·達生》中講了一個梓慶削木故事:   梓慶能削刻木頭做一種樂器——鐻,做成以后,看見的人無不驚嘆其鬼斧神工。   魯國的國君,見到梓慶便問:你有什么高科技嗎?跟我說說。   梓慶回答說:我一個做工的人,能有什么高科技!不過我有一種特別的方法。   當我準備做鐻時,不是隨便就開始亂做,而是先齋戒靜心。   齋戒三天,不再想慶賀、賞賜、獲取爵位和俸祿這些事;   齋戒五天,不再想別人是罵我還是夸我、做的好還是不好這些雜念;   齋戒七天,忘掉自己的四肢和形體,不記得自己的身份和職業,外界的擾亂全都消失,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做成這件事情上。   然后進入山林,選擇合適的木料,按自己心中已經形成的樂器形象,把鐻做出來,這可能就是我做的好的原因。   《尚書》中的說:惟精惟一。   意思就是要告誡我們,要把心思鎮定下來,不受外界干擾,不被名利誘惑,一心一意的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像這樣做任何事,沒有做不好的,就像庖丁解牛,梓慶削木那樣。   做到極致   中國書畫一代宗師齊白石,他的書畫和篆刻均稱得上大師,據統計,他存世作品數量有近4萬幅。   齊白石出身貧寒,11歲開始打柴、放牛、撿糞;13歲開始扶犁、插秧、收稻。   直至27歲才正式開始學習畫畫,他一天不畫畫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癢。   初學篆刻時,齊白石經常不得要領。   一次,他的朋友告訴他學好篆刻有個竅門:   挑一擔拙石放家里,隨刻隨磨,等到刻上三四個點心盒,石頭磨成石漿的時候,你的功夫也就到家了。   于是,齊白石真的這么做了。   他弄回許多石料,刻完磨掉,磨完再刻。屋內一個地方弄濕了,換個地方再繼續......直到整個屋子沒有一塊干爽的地方為止。   他就這樣專心致志地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拙石越來越少,地上的淤泥越來越厚。   當一擔拙石都化成了泥,齊白石也練就出了一手篆刻藝術。   齊白石刻的印,雄健而洗煉,獨樹一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多年后,當齊白石回想起自己學習篆刻的經歷,寫下了這樣兩句話:   石潭舊事等心孩,磨石書堂水亦災。   齊白石有句名言:不叫一日閑過。   在生活艱難的時候,賣一張畫的錢還買不到一顆白菜。   但不論生活如何艱難,他仍每天堅持作畫,終于在60歲,聲名鵲起,迎來事業巔峰。   《周易》: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命運就是這樣,有人年少成名,有人大器晚成。你的黃金時代不是不到,只是時候未到。   關鍵是我們能否把握當下,時時修煉自己,不斷積淀提升,才能在機遇來臨時,守得云開見月明。   對齊白石來說,勤奮絕非一時興起,而是一生的習慣。   他對畫畫和篆刻的堅持,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是發自內心的喜愛。   唯有熱愛,才會自發的勤奮;唯有勤奮,才能有所成就。   正因為這份勤奮和熱愛,才使得齊白石“衰年變法”,成為名揚中外的藝術大師。   真正決定一個人高度的,不是天分,也不是運氣,而是找到自己喜歡的事,且嚴格的自律和高強度的付出。   如果你目標明確了,真的努力了,你會發現自己所能到達的位置,會比想象中的要高!
標簽:
猜你喜歡
晏殊最著名的兩首《清平樂》,一首語淡情深,一首貴氣十足

佚名

晏殊是北宋初年最具影響力的詞壇大家之一,擅長小令,長于表現富貴生活的閑情雅致,語言清麗柔美,詞中多能引出哲理思考。

李白意境最美的一首詩,字字皆美,第二句成網友金句

佚名

李白在大家的心目中,是豪邁瀟灑的,他的許多詩作也是如此。今天,小編要介紹一首自認為是李白最美的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甄宓:這個比貂嬋還美的女人,活成了三國最大的悲劇

佚名

她是甄宓,有人說她本名叫甄洛,也有人說叫甄姬,《三國志》只稱甄氏。她在曹操的心上,曹丕的床上,曹植的筆上,這個比貂嬋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