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一首唯美禪意詩,煩躁的時候讀讀它讓心靜下來

作者:佚名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1452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禪詩是非常受詩詞愛好者喜歡的一類詩作。這種類型的詩歌,或融進佛理,充滿哲理和智慧,啟人心智;或反映僧人或文人修行悟道的生活,以表現澄靜圣潔的禪意和心境為特色,給人一種淡泊從容,靜謐安寧的感覺,令人沉醉。   前一種一般稱為禪理詩,后一種則為禪意詩。那么,提到歷史上經典的禪意詩,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唐代大詩王維的詩作了。“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花落人閑,夜靜山空,無論何時讀之都讓人驚艷不已。而在驚艷之余,人們的內心似乎也得到一絲絲撫慰。   王維的詩作,真的特別適合終日生活在焦慮、煩躁、抑郁不安中的人們多多品讀。今天,分享王維的一首唯美禪意詩《終南別業》,煩躁的時候讀讀它,讓心靜下來的感覺真好。這首詩禪意綿遠,意蘊深厚,讀一次驚艷一次。全詩如下: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在唐代詩壇,王維應該是佛學造詣最深的一個文人了。因為,他的母親就是一個虜誠的佛教徒。從小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之下,王維也對佛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來,在官場宦海浮沉,王維對佛學的研究就不僅僅是興趣了,更多的還有一種心靈上的訴求。   這種心靈上的訴求,反映在王維的詩歌創作上,就是其晚年大量禪意詩的創作。這些詩作將王維對人生、對世界、對生命的看法借助詩歌中空靈澄明意境的塑造,呈現給讀者一片靜謐安令的世界,令讀者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王維大概40多歲的時候就開始了亦官亦隱的生活,長安近郊的輞川別業就是他余生呆得最多的地方。在那里玩,王維每日吃齋念佛、精研佛法,過著自在平淡的晚年生活。這首詩的前二聯“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描述的正是他晚年生活的場景。   風景秀麗的終南山腳,詩人過著悠閑自在的生活。每每興致來的時候,就一個人獨自前往山中欣賞美麗的自然風景。在這樣美麗的自然風景中,詩人獲得了無限的樂趣。而這種樂趣只有他自己一個人知道。   在這里,“空”并不是空空地、白白地意思。它與前句中的“獨”照應,表現的是一種從容淡定、安然自在的內心狀態。在這樣的生活里,沒有人打擾,遠離俗世,多么自由自在。無論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內心的從容淡定,真的是非常重要!   詩作第三聯“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是這首詩最為后人稱贊的千古名句,禪意濃厚。詩<獨自一人在山中游玩,走到水邊時,沒有了路。詩人便索性坐下來,靜靜地看著天上的云卷云舒。這句詩明白如話,可為什么千百年來卻讓無數人為之沉醉不已呢?   它表面上是寫詩人游玩時的一種狀態,但其實揭示的卻是詩人內心的寧靜和處世的自然。當人們的內心寧靜時,才可能更好地適應這個世界。人生就像行路一樣,應該順著山路慢慢行走,走到似乎沒路的時候,就停下來休息,好好審視一番再出發。   這個時候,感覺好像沒路可走了。但如果你能順其自然,靜心感受,你就會發現,原來這里還有更好的風景等著你。生活的最好狀態就是:一切順其自然,認真感受每一天就可以了。對于一些事情不要過于執著,自生煩惱。   唯有如此,人生才能處處有精彩!你看,欣賞完了美麗的風景,詩人又遇到了幾位住在山里的老鄉親。于是,詩人就停了下來,與他們閑聊起來。談談天氣,談談農事,談談生活,詩人與他們相談甚歡,甚至忘記了回家。   對于這首詩,后人有許多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認為它是要告訴人們萬事不要過于執著,要順其自然;有的人認為,它是要告訴人們,生活在俗世中,要學會時時感受周圍的美好……無論是哪一種解釋,不可否認,整首詩從容自在,悠然平淡,讓人的心情會沒來由的放松寧靜下來。   當人們在俗世的茍且日益沉淪,心境也漸漸變得疲憊麻木,逐漸失去激情時,這些詩歌就會時不時地冒出來,給人以精神上的撫慰,讓人們在重新獲得感受生命美好的力量之時,也能更加勇敢堅定地前行。而這就是王維禪意詩最大的魅力。
標簽:
猜你喜歡
晏殊最著名的兩首《清平樂》,一首語淡情深,一首貴氣十足

佚名

晏殊是北宋初年最具影響力的詞壇大家之一,擅長小令,長于表現富貴生活的閑情雅致,語言清麗柔美,詞中多能引出哲理思考。

李白意境最美的一首詩,字字皆美,第二句成網友金句

佚名

李白在大家的心目中,是豪邁瀟灑的,他的許多詩作也是如此。今天,小編要介紹一首自認為是李白最美的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甄宓:這個比貂嬋還美的女人,活成了三國最大的悲劇

佚名

她是甄宓,有人說她本名叫甄洛,也有人說叫甄姬,《三國志》只稱甄氏。她在曹操的心上,曹丕的床上,曹植的筆上,這個比貂嬋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