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帝王詩文校注》:帝王詩文與主流文學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由四川大學教授曾棗莊等任顧問,四川省宜賓學院主持修撰的《唐前帝王詩文校注》一書,全六冊,是對唐前帝王詩文進行系統清理的第一部大型古籍校注著作。
該書廣搜博采,收錄自秦至隋203位帝王的800余首詩、4000多篇文,在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等總集的基礎上,輯佚上有了新的收獲。但該書最重要的價值不在于提供了更新、更全的唐前帝王詩文文本,而在于為這些詩文作了全面的校注,其中絕大部分是從未注釋過的。全書體例設計頗有新意,每位帝王都分小傳、正文、校注三部分。在小傳中又細述生平思想、詩文創作和著述流傳情況;于正文前則有解題,包括題名情況、詩文出處、篇目分合、主旨大意、題目語詞解釋、系年等內容;校注部分也嚴格遵守當前學界通則,均標注版本來源、書名卷次,對于詩文所涉及的制度、名物、詞匯、典故等均能要言不煩地解釋,并廣泛吸收、考辨諸家之說。故而,該書在體例上兼具學理性與適用性,是一部自具特點的詩文校注總集。
唐前帝王起于秦始皇止于隋煬帝,從帝王文學創作角度來看,這是一個最值得關注的時段。因為只有這個時段中的曹魏時期曹操父子、梁朝蕭氏家族能夠正大光明、堂而皇之地進入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建安風骨”是后來詩歌的重要藝術源泉,曹丕《典論·論文》、蕭衍之子蕭統主持編撰的《昭明文選》是文學批評的經典著作。唐及其后的帝王或帝王家族恐怕再也無人能如此影響中國文學的整體走向,引起文學史家的高度關注了——可以相類比的只有李璟、李煜父子,但他們的影響主要在詞,范圍小一些。所以,由秦至隋的文學發展中,帝王文學是絕不可以忽視的一個特殊群體。正如劉躍進為此書所撰序言中提及的馬克思那段話所言,“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帝王的文學態度、文學主張、文學趣味,直接影響著一個時代的主流文學發展。
本書呈現了200余位帝王的全部詩文創作,并且細致梳理了文本,讓我們能夠全面而深刻地把握這個時期帝王詩文創作的全貌,同時也提出了一個可供玩索的新課題,即如何從文學或文化的角度確定帝王群體詩文創作的特殊性?唐前諸帝與其他時段的帝王詩文寫作相比,其內涵是否也有不一樣的地方?他們與主流文學的發展又有什么關系?這是該書引起筆者的一些思考,也是此書在文獻輯校之外指示的研究方向,諸位賢達如能就此撰寫相關論著,則更可見此書的學術意義非止于一般的詩文校注而已。
《唐前帝王詩文校注》 李修余、陳朝輝 主編 中國文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