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三大發明”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世人盡嘵——黃帝大戰蚩尤發明指南針、東漢蔡倫發明造紙、隋唐煉丹家發明火藥和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然而,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三大發明”,即使熟讀古籍者,也多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畢竟,這一歸結不入經典;也不載于我們的任何教科書。她純熟是人們茶余飯后突發奇想的拍案驚奇。可正是這“突發奇想”,妙聯出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思維閃爍的民間文化和約定俗成的生活沿襲;這山寨般的“三大發明”,你慢慢品嚼,耐人尋味。那份豁然開朗之感嘆,還真稱得上為“拍案驚奇”——   先為孔明發明了饅頭。見《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祭瀘水漢相班師,伐中原武侯上表》,說的是孔明七擒收服孟獲,正欲班師回朝。前軍至瀘水,時值九月秋天,忽然陰云布合,狂風驟起,兵不能渡。孔明遂問孟獲,獲曰:“此水原有猖神作禍,往來者必須祭之。”孔明曰:“用何物祭享?”獲曰:“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風恬浪靜。”孔明曰:“吾今事已平定,安可妄殺一人?”遂自到瀘水岸邊觀看。果見陰風大起,波濤洶涌,人馬皆驚,瘴煙之內,無人敢渡。孔明曰:“此乃我之罪愆也。前者馬岱引蜀兵千余死于水中;更兼殺南人盡棄此處。狂魂怨鬼,以致如此。吾當親自往祭。”但孔明又義正言辭曰:“本為人死而成怨鬼,豈可又殺生人耶?”遂喚行廚宰殺牛馬,和面為劑,塑成人頭,內以牛羊等肉代之為祭,名曰饅頭。   原來饅頭是如此由來,臥龍先生功德非淺。當初的饅頭是夾牛羊肉的,難怪今天我國西北一帶,還盛羊肉夾饃;經鄭和或馬可波羅等將此知識產權輾轉向西,這才有了今天我們還以為是舶來的三文治、漢堡包……   二是武則天發明了丹皮。見《鏡花緣》第五回《俏宮娥戲夸金盞草,武太后怒貶牡丹花》,話說武則天登基后龍顏大悅,與太平公主、上官婉兒等御花園賞雪觀花。無奈四處一望,各樣花木,除臘梅、水仙、天竺之外,盡是一派枯枝。不覺面紅過耳,眾目之下,羞愧難當。太監來奏:“大約眾花仙還不曉得萬歲要來賞花,所以未及伺候。倘萬歲親自下旨,明日自然都開花了。”武后聽罷,分付備上金箋筆硯,寫了四句: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催。寫罷,命即在御花園張掛,下御旨命天下百花齊放。無奈天上那司花仙子時正與麻姑對弈猶酣,百花遍找不到她又不敢有違人間皇帝的金口,翌日只好一一開花。唯牡丹恪守規章制度,未收到司花仙子的指令不敢擅自開花。   第二天群花大放,武則天欣喜萬分。只見滿園姹紫嫣紅,錦繡乾坤。但她細細看去,眾花惟牡丹尚未開放。不禁大怒:“今日群芳大放,彼獨無花。負恩昧良,莫此為甚!”即命太監將各處牡丹逐根掘起,多架柴炭立時燒毀。可憐御花園牡丹二千余株,轉眼間已用炭火炙了一半。此時只覺四處焦香撲鼻。太平公主笑道:“今日不獨賞花,還炮制藥料哩。”上官婉兒忙請教是何藥料?太平公主言:“好好牡丹,不去澆灌,卻用火炙,豈非六味丸用的炙丹皮么!”   原來中藥清熱涼血、活血化淤的丹皮,竟是武則天這般創舉發明的。   三是肉冰燒酒。見《武松演義》第十四回《蔣門神避禍走拳館,馬玉珍受創落酒缸》,說那武松邂逅施恩,知道這位義弟在十字坡所開酒店被蔣門神所奪;施恩去憑理追討又被蔣門神連手都打斷了。義薄云天的義兄武松當然要為義弟出這口冤氣。于是,武松乘醉去找蔣門神報仇。不料當日酒店只蔣門神的肥胖小妾馬玉珍和一眾伙計在,他們圍毆武松正是“老虎頭上搔癢”——被一一打得呼爹喊娘;那馬玉珍想撒野更被武松雙手托起扔進了酒店廚房內的大酒缸。之后就是讀者盡嘵的武松大鬧飛云浦、鴛鴦樓手刃蔣門神和張都監等惡賊。   峰回路轉,十字坡酒店重歸施恩后,他在叫手下打掃清理、準備重新裝修復業時,竟發現廚房內的這缸酒分外香醇。施恩不解去問武松,始知馬玉珍早在酒缸內香消玉殞。當然施恩不能學張清、孫二娘殺人做人肉包子而去用人肉釀酒,他咐酒匠改用上好肥豬肉去釀,這就是流傳至今甘味無窮的美酒“肉冰燒”……   其實,這樣的“發明”不勝枚舉。山頂洞人被猛獸追趕疲于奔命時,把絆跌自己的石塊狠狠扔去不巧竟歪打正著砸死猛獸,悟出用石頭制作武器和工具……多參悟一下生活當中這些“巧合”而破涕一笑于自己遭際的種種“不解”或“困惑”。或許,那正你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份情趣。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