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律的最高境界在于“慎獨”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21-10-14
“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一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彼^慎獨,就是在別人不能看見的時候,能慎重行事;在別人不能聽到的時候,能保持清醒。 最隱蔽的東西往往最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品質(zhì),最微小的東西同時最能看出一個人的靈魂,而慎獨說到底其實就貴在這三個如一。 言行如一,為情操 《論語·為政》記述了這樣一段對話:子貢問老師孔子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子告訴他:“先行其言,而后從之?!保ㄏ茸龊媚阆胝f的,之后再把它說出來。) 雖是簡單的一句話,但孔子卻用它一語道破了成為君子的要訣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實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范。 儒家以推行仁政為己任,把道德教化作為實現(xiàn)這一理想的重要渠道,而德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鬃幼鳛槿寮业囊淮趲煟粌H建立了一個以仁為核心的完整倫理思想體系,把社會道德規(guī)范集于一體,更是幾十年如一日,率先垂范,積極踐行。 如果不先行其言,而夸夸其談,用自己沒要驗證過的理論來教訓、說服別人,往往只會適當其反,正如孔夫子所說的:巧言令色,這樣的人,大多數(shù),都是取于利而鮮于仁。 心口如一,為良知 心與口是人發(fā)語的兩端,按照佛家的觀點,心為善生,而口為妄生。唯有心口若一才是可信之人。 東漢名臣楊震風雅清正,為官數(shù)載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稱,一次因公路過昌邑縣,恰逢舊交王密在此任縣令,當夜王密懷揣十金前往館驛相贈,以謝楊震知遇之恩。楊震拒而不受。 王密急切之下說道:“此時深夜,無人知矣?!睏钫饏s正聲而說:“豈可暗室虧心(暗地里做些虧心事),舉頭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這就是歷史上傳為美談的“楊震四知”。 這世間口若懸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然而真如楊震一般,話從口出后即使無人監(jiān)督,心卻一如既往遵從己言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常言道人善之首,即是心口如一。這話正是告誡眾人:口中所言皆應出自肺腑,語出之理也當極盡恪守。 始終如一,為坦蕩 中國人做事貴在一個“恒”字,而“恒”要的就是始終如一與不忘初心。 無論是三國時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還是元代時許衡的 “梨雖無主,我心有主”;亦或是清代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對于心中自律的堅守,他們做到了始終如一。 而始終如一可謂是慎獨中的最高境界,因為它的背后是一個人處事的坦蕩之志。因為長久的慎獨,講求的是內(nèi)在的定力,是古人常說每天三省吾身的省思,是在無人時、細微處,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 慎獨,之于他人是坦蕩,之于自己,則是心安。一個表里如一的人,事無不可對人言,就少有愧疚、猜疑、顧忌等種種陰暗,心中自然綠意盎然,步步花開。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lián)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lián)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 對聯(lián)又稱楹聯(lián),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lián),今天小編總結(jié)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xiàn)。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yōu)良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