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精髓體現你了解多少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影響著中國上千萬年的歷史。儒家文化的精髓已經深入人心,它的文化精髓值得我們進一步發掘,這樣對于現今時代的城市文化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孔孟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張“仁義”。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為“仁”即“愛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論點,提倡“忠恕”之道,又以為推行“仁政”應以“禮”為規范:“克己復禮為仁”。對于殷周以來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態度,以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又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創私人講學風氣,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強調“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張,以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實副其“名”,并提出“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觀點。自西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社會的文化正統,影響極大。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于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孟子把倫理和政治緊密結合起來,強調道德修養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來《大學》提出的“修齊治平”就是根據孟子的這種思想發展而來的。 孟子把道德規范概括為四種,即仁、義、禮、智。同時把人倫關系概括為五種,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是天。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殘留的人格神的含義,把天想象成為具有道德屬性的精神實體。他說:“誠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誠這個道德概念規定為天的本質屬性,認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觀念的本原。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