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唐·韓愈

作者:來源:發布時間:2021-10-14




春雪

唐·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譯注


新年都已來到,但還看不到芬芳的鮮花,到二月,才驚喜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


1.新年:指農歷正月初一。

2.芳華:泛指芬芳的花朵。

3.初:剛剛。

4.驚:新奇,驚訝。

5.嫌:嫌怨;怨恨。

6.故:故意。



簡析


《春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所寫的一首詠雪詩,作于韓愈在朝任史館修撰知制誥時。此詩借鑒岑參《白雪歌》詩意,將白雪比作穿樹的飛花,渲染了熱鬧喜悅氣氛,表達了人們對春天的企盼。


起句“新年都未有芳華”,似從“春”的反面寫起,言春來而無花,為三四句作勢。次句承上,說二月雖然無花,但春草已經萌生,意味“芳華”就在不遠處了。一個“驚”字,準確地傳達出詩人在焦急的等待中終見春色的驚喜之情。首二句,一抑一揚,跌宕有致。

后兩句運用擬人手法,說白雪嫌春天來得太晚,故意“裝作”飛花在樹林間穿梭,給人們帶來了融融的春意。實際上,白雪自然不會嫌春天晚來,倒是多情的詩人耐不住性子了,他看到庭中白雪輕盈如花,便生發出如此新奇而又浪漫的想象。岑參《白雪歌》中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之句,把白雪比作梨花,十分美妙;韓愈則借鑒了岑參的創意,并進一步加工,賦予白雪以人的情感,用一個“嫌”字、一個“故”字,把春雪刻畫得既美好又有靈性,巧妙地表達了對春雪的喜愛與贊美。


標簽:
猜你喜歡
知音者誠希 韓愈 〔唐代〕

知音者誠希韓愈〔唐代〕知音者誠希,念子不能別。行行天未曉,攜手踏明月。 · 譯注世上能了解自己的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