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京口得鄉書 ? 【宋】蘇軾

作者:來源:發布時間:2021-10-14

蝶戀花·京口得鄉書

【宋】蘇軾

雨后春容清更麗。
只有離人,幽恨終難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瓊梳擁青螺髻。
一紙鄉書來萬里。
問我何年,真個成歸計。
回首送春拚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



譯文


雨后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麗。只有那遠離故鄉的人,深沉的愁恨總洗不去。北固山下三面都是水。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蒼翠的山峰,好象是美人的發髻。
萬里外的家鄉來了一封信,問我哪年真的能回去?我只有回頭拼命喝酒,送春歸去,春風倒還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淚涕。


注釋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鵲踏枝》、《鳳棲梧》。唐教坊曲。《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趙令畤有《商調蝶戀花》,聯章作《鼓子詞》,詠《會真記》事。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京口: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今江蘇鎮江)。
北固山:在鎮江北,北峰三面臨水,形容險要,故稱。
碧瓊:碧瓊,綠色的美玉,指江水。
青螺髻(jì):狀似青螺的發髻,喻北固山。
真個:真的,的確。個,助詞。
拚(pàn)一醉:不顧惜酒量,只求一醉方休。


賞析

蘇軾于宋神宗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出任杭州通判,他和故鄉親友的聯系全靠江船通郵,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春,蘇軾在潤州京口收到家鄉來的一封書信,信中殷勤致意,詢問歸期,蘇軾的思鄉之情便難以抑制了,在身為宦游之人身不由己的痛苦下,作了這首詞。

詞開篇寫景,雨后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麗,可是那遠離故鄉的人,深沉的愁恨總洗不去。物我對照,更反襯出鄉思之深。以下接著寫北固山一帶碧水環山的秀麗景色。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蒼翠的山峰好像是美人的發髻。上片主要寫景,在作者筆下展開的是一幅山清水秀的清麗的春景,眼前的圖畫般的美景,卻鉤起了作者無盡的鄉愁,在這里作者運用了物我對照樂景襯哀愁的寫法,山水雖美,但終不是自己的故鄉。

詞的下片緊承上片側重寫自己的思鄉的心情。作者落筆對面,先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鄉,而是寫收到鄉書一封, “問我何年,真個成歸計”從這些語句中可以體會到詞人的 家人急盼遠方的游子歸家的殷切心情,以虛寫實,更可見作者難耐思鄉之情。家人盼歸,可是作者回鄉的日程還是遙遙無期,面對無可奈何的局面,作者只能是借酒澆愁面對東風拋灑熱淚了,所以結句說“回首送春拼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我只有回頭拼命喝酒,送春歸去,春風倒還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淚涕。

最后這兩句不回答鄉書中的問題,而是以春光易逝借酒澆愁作結,但是有家難歸之意已溢于言表。這種不答之答比直接回答具有更強烈的感染力量,充分抒發了他那種難以言狀的思鄉之情。


標簽:
猜你喜歡
臨江仙·夜到揚州席上作 【宋】蘇軾

臨江仙·夜到揚州席上作【宋】蘇軾尊酒何人懷李白,草堂遙指江東。珠簾十里卷香風。花開又花謝,離恨幾千重。輕舸渡江連夜到,一

“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林語堂曾說: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也有人曾說

蘇軾最狂的一首詞,豪氣沖天,成宋代“勁歌”開端

自古才俊多疏狂。 有人狂得遭人憎,有人狂得惹人愛,有人卻因狂而贏得大批粉絲,受到眾人尊敬。 比如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