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樂家有減字偷聲的辦法。一首詞的曲調雖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時,還可以對音節韻度,略有增減,使其美聽。添聲楊柳枝,攤破澆溪沙,這是增;減字木蘭花,偷聲木蘭花,這是減,從音樂的角度來取名,增叫做添聲,減叫做偷聲。從歌詞的角度來取名,增叫做添字,又稱攤破,減叫做減字。 現在先講減字偷聲。 歌詞字數既減少,唱的時候也就少唱幾聲。反之,樂曲縮短,歌詞也相應減少幾個字。故減字必然偷聲,偷聲必然減字。
木蘭花本來是唐五代時的玉樓春。《花間集》有一首牛嶠的玉樓春:春入橫塘搖淺浪。花入小園空惆悵。此情誰信為狂夫,恨翠愁紅流枕上。小玉窗前瞋燕語。紅淚滴穿金線縷。雁歸不見報郎歸,織成錦字封過與。 此詞格式,每首為上下二片。每片各以四個七言句組成。用仄韻,下片換韻。如果下片不換韻,它就象一首七言詩。溫飛卿詩集中有一首《春曉曲》: 家臨長信往來道,乳燕雙雙拂煙草。油壁車輕金犢肥,流蘇帳曉春雞報。籠中嬌鳥暖猶睡,簾外落花閑不掃。衰桃一樹近前池,似惜紅顏鏡中老。
這首詩被南宋初人編入《草堂詩余》,分八句為上下二片,改題為玉樓春。于是它被認為是一首詞了。唐五代時另有一個詞調,名曰木蘭花。今舉《花間集》所收韋莊一首:獨上小樓春欲暮。愁望玉關芳草路。消息斷,不逢人,卻斂細眉歸繡戶。坐看落花空嘆息。羅袂濕斑紅淚滴。千山萬水不曾行,魂夢欲教何處覓。這首詞和玉樓春只差第三句。玉樓春為七言句,木蘭花為兩個三言句。它們顯然是有區別的。《花間集》中,魏承班有二首玉樓春,都是七言八句,與牛嶠所作同。另有一首木蘭花,詞云:小芙蓉,香旖旎。碧玉堂深清似水。閉寶匣,掩金鋪,倚屏拖袖愁如醉。遲遲好景煙花媚,曲渚鴛鴦眠錦翅。凝然愁望靜相思,一雙笑靨嚬香蕊。 這首木蘭花已與韋莊所作不同。韋莊詞的上片第一句和第三句,兩個七言句,已變成兩個三三句法,而下片未變,這里已透露出減字偷聲的信息。
到了宋代,玉樓春和木蘭花被混而為一。牛嶠的玉樓春,在諸家選本中,都題作木蘭花了。清人萬樹編《詞律》,就認為“或名之曰玉樓春,或名之曰木蘭花,又或加令字,兩體遂合為一,想必有所據,故今不立玉樓春之名。”從此,詞家以木蘭花為玉樓春的別名,這是研究唐五代詞與宋詞的一個可以商計的問題。但是我們現在不談這個問題。現在要講的是,北宋以后,木蘭花又出現了兩種減字形式,一種是晏幾道的減字木蘭花。晏幾道《小山詞》有八首木蘭花,其一云: 秋千院落重簾暮。彩筆閑來題繡戶。墻頭丹杏雨余花,門外綠楊風后絮。朝云信斷知何處,應作襄王春夢去。紫騮認得舊游蹤,嘶過回橋東畔路。
《出塞(其一)》王昌齡唐詩鑒賞,詩詞常識詩詞知識:【作品介紹】 《出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組邊塞詩。第一首詩以平
《從軍行(其五)》王昌齡唐詩鑒賞,詩詞常識詩詞知識:【原文】從軍行七首⑴ 其五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
《從軍行七首(其二)》王昌齡唐詩鑒賞,詩詞常識詩詞知識:【原文】從軍行七首⑴ 其二琵琶起舞換新聲⑸,總是關山舊別情⑹。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