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文氣論

作者:來源:詩文網發布時間:2021-10-14
中國古代的文氣論 ??? 熊禮匯 ??? 中國古代文學的批評術語,語義游移,易生歧義,莫過于“文氣”。最早提出文氣說的是曹丕。他講“文以氣為主”,固然有他特定的含義,但自他以后言文氣者,卻是眾說紛紜。這種現象的出現,除與論者所處時代不同,審美觀念不同有關以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文氣之“氣’的內涵過于豐富。“氣”的滲透性實在太強,人們可以把它注人層出不窮的物象中;“氣”的吸附力實在太大,人們可以把它和林林總總的名物組合在一起,用來表述難以明言的特質。直如嚴復所言:“他若厲氣、淫氣、正氣、余氣、鬼神者,二氣之良能,幾于隨物可加。……凡先生一無所知者,皆謂之氣而已。”(《名學淺說》)隨著中國文化的發展,“氣”的衍生義愈來愈多,文氣的歧義性也愈來愈突出。 ??? 這樣,要厘清文氣論的含義,首先就要弄清“氣”的本義、亞本義和一些重要的衍生義。按許慎的說法,“氣’的本義是指云氣。段玉裁說:“氣本云氣,引申凡氣之稱,像云起之貌。”(《說文解字》)先哲們大概從云氣的形無定形、聚散莫測、變化無跡中得到啟發,認為宇宙形成之初即有元氣,把它作為構成萬物的最小的物質顆粒。謂其無形無像。有陰有陽、有剛有柔,遍流萬物而無礙、穿金透石無堅不可入,運作變化而存在于萬物之中,于是有天氣、地氣、萬物之氣。人亦物也,自然有人之氣。人之氣又分為體氣、志氣。而天氣、地氣、萬物之氣又各有其性,一些思想家甚至把道德觀念也當作人的氣的天然屬性。 ??? 文論家們借助于這些“氣’的本義、亞本義來說文氣,便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文氣論。有意思的是,當我們把各種說法加以整合、歸納,就會發現,它們實際上是在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總結文學創作的特點、描述文學作品的審美特征和探尋文學鑒賞的途徑。許多說法對今天的文學理論建設、對創作還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 下面聯系人們對文氣的不同理解、聯系當代文學創作理論,從五個方面論述中國古代的文氣論。 ??? 一、屬于本體論的文氣論 ??? 所謂本體論的文氣論,主要是講文學的本原是什么。核心觀點是文學來自于“氣”,或謂文以“氣”為本。 ??? 這種文氣論的含義,顯然是取自“氣”的亞本義——元氣。最早提出“元氣”一詞的是《鶡冠子·泰錄》,其謂“精微者,天地之始也。……故天地成于元氣、萬物乘于天地”。但說“氣”為萬物之本卻非始于《鶡冠子》。莊子說:“通天下一氣耳”(《莊子·知北游》)。又謂“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莊子·至樂))。《管子》中說:“凡物之精,比則為生。下生五谷,上為列星,流于天地之間,謂之鬼神;藏于胸中,謂之圣人,是故名氣。”(《管子·內業》)又說:“氣道乃生(清人釋謂氣通乃生),生乃思,思乃和。”《淮南子》說:“元氣有涯涘,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清妙之合摶易,重濁之凝滯難,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襲精為陰陽,陰陽之摶精為四時,四時之散精為事物。”(《淮南子·天文訓》)并謂“天地和合,陰陽陶化,萬物皆乘一氣者也’(《淮南子·本經訓》)。后來王充又說:“萬物之生,皆稟元氣。”(《論衡·言毒》)劉邵也說:“凡有血氣者,莫不含元一以為質,稟陰陽以立性,體五行以著形。”(《人物志·九徵》)古代思想家說萬物生于“氣”,多將“氣”作為道生萬物的橋梁,即認為“氣”是道派生出來的。因此有些文論觀點直接把“氣’為文之本說成道為文之本。《淮南子》說“道者一立而萬物生矣”(《淮南子·原道訓》),那一切文化藝術(包括文學)自然都是由這無所不成的道派生出來的。 ??? 劉勰著《文心雕龍》,開篇《原道》就是探討文和道的關系,中間含有文以載道的思想。劉綱紀《中國美學史》在解釋劉勰“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黃色雜、方圓體分、日月疊壁,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綺,以鋪地理之形,此蓋道之文也”時,謂“德”為萬物得于道者,文之德就是文從道得來的文的屬性、功能。“劉勰認為文之德是道的表現,從而又認為文之德是與天地并生的,把對于文的屬性、本質、功能的探討提到宇宙論的高度”。具體說是把它們提到了以道為本體的宇宙論的高度。 ??? 雖然不少思想家認為道為萬物之本,但有不少人直接說“氣”為事物之本,論道者也以為道為萬物,須經氣化階段,所以講文原于道,不如講文以“氣”為本者多。 ??? 元代吳澄說:“文也者,本乎氣也。”以別趙子昂序》)王禮說:“夫文在天地間,二氣之物也。”(《伯顏子中詩集序》)陳旅說:“然則文章者,固元氣之為也。”(《國朝文類序》)歸有光也說:“文章,天地之元氣。”(《項思堯文集序》)姚鼐則謂“文章之原,本乎天地,天地之道,陰陽剛柔而已,茍有得乎陰陽剛柔之精,皆可以為文章之美”(《海愚詩鈔序》)。這些都是以元氣(或指“道”)為文之本。從思考文章終極本原而言,此說未必無理。 ?1/5 ???1?2?3?4?5?下一頁?尾頁
標簽:
猜你喜歡
有魅力的人,“三觀”比五官更重要

成年人的堅守,應該從觀點上升到人格,這三種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你的魅力至少有一半與此有關。一個有涵養的人,往往談吐干凈,

懂規矩,守規矩,才能贏得人生

也許你會認為守規矩可能會很吃虧,但是實際上,這個世界其實很公平的,守規矩才是最穩妥的一條路。不守規矩的人確實會在短期上獲

早起三不要,飯后三不急,睡前三不宜

一個人如有好的生活習慣,便有好的生活質量。傳統中醫養生主張,養生要“因天之序”,把握節律。一天當中,早起,飯后,睡前,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