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詩文

體裁:
作者:
朝代:
形式:

答李端叔書

蘇軾〔宋代〕

  軾頓首再拜。聞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識處,往往見所作詩文,雖不多,亦足以髣髴其為人矣。

  尋常不通書問,怠慢之罪,獨可闊略,及足下斬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書,又復懶不即答,頑鈍廢禮,一至于此,而足下終不棄絕,遞中再辱手書,待遇益隆,覽之面熱汗下也。

  足下才高識明,不應輕許與人,得非用黃魯直、秦太虛輩語,真以為然耶?不肖為人所憎,而二子獨喜見譽,如人嗜昌歜、羊棗,未易詰其所以然者。以二子為妄則不可,遂欲以移之眾口,又大不可也。

  軾少年時,讀書作文,專為應舉而已。既及進士第,貪得不已,又舉制策,其實何所有。而其科號為直言極諫,故每紛然誦說古今,考論是非,以應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為實能之,故譊譊至今,坐此得罪幾死,所謂齊虜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軾為欲立異同,則過矣。妄論利害,攙說得失,此正制科人習氣。譬之候蟲時鳥,自鳴自己,何足為損益。軾每怪時人待軾過重,而足下又復稱說如此,愈非其實。

  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足下又復創相推與,甚非所望。

  木有癭,石有暈,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謫居無事,默自觀省,回視三十年以來所為,多其病者。足下所見,皆故我,非今我也。無乃聞其聲不考其情,取其華而遺其實乎?抑將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見不能盡。

  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書雖非文,然信筆書意,不覺累幅,亦不須示人。必喻此意。

  歲行盡,寒苦。惟萬萬節哀強食。不次。

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

沈佺期〔唐代〕

天長地闊嶺頭分,去國離家見白云。
洛浦風光何所似,崇山瘴癘不堪聞。
南浮漲海人何處,北望衡陽雁幾群。
兩地江山萬余里,何時重謁圣明君。

旅宿

杜牧〔唐代〕

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
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長相思令·煙霏霏

吳淑姬〔宋代〕

煙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從何處回!
醉眼開,睡眼開,疏影橫斜安在哉?從教塞管催。

送子由使契丹

蘇軾〔宋代〕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
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應夢武林春。
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劉著〔宋代〕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聲羌管怨樓間。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
星點點,月團團。倒流河漢入杯盤。翰林風月三千首,寄與吳姬忍淚看。

思吳江歌

張翰〔魏晉〕

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

風入松·歸鞍尚欲小徘徊

劉克莊〔宋代〕

歸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難排。人言酒是消憂物,奈病余孤負金罍。蕭瑟搗衣時候,凄涼鼓缶情懷。
遠林搖落晚風哀,野店猶開。多情惟是燈前影,伴此翁同去同來。逆旅主人相問,今回老似前回。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張志和〔唐代〕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田園樂七首·其一

王維〔唐代〕

厭見千門萬戶,經過北里南鄰。
官府鳴珂有底,崆峒散發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