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王撫軍座送客
陶淵明〔魏晉〕
秋日凄且厲,百卉具已腓。
爰以履霜節,登高餞將歸。
寒氣冒山澤,游云倏無依。
洲渚四緬邈,風水互乖違。
瞻夕欣良宴,離言聿云悲。
晨鳥暮來還,懸車斂馀輝。
逝止判殊路,旋駕悵遲遲。
目送回舟遠,情隨萬化遺。
念奴嬌·春情
李清照〔宋代〕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唐代〕
翰林院北廳花下作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新昌竇給事宅南亭花下作
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艷散隨風。
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
歸國謠·雙臉
溫庭筠〔唐代〕
雙臉,小鳳戰蓖金飐艷。舞衣無力風斂,藕絲秋色染。
錦帳繡帷斜掩,露珠清曉簟,粉心黃蕊花靨,黛眉山兩點。
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
周邦彥〔宋代〕
綠蕪凋盡臺城路,殊鄉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鳴蛩勸織,深閣時聞裁剪。云窗靜掩。嘆重拂羅裀,頓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螢清夜照書卷。
荊江留滯最久,故人相望處,離思何限。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宛轉,憑高眺遠。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薦。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斂。
華山女
韓愈〔唐代〕
街東街西講佛經,撞鐘吹螺鬧宮廷。
廣張罪福資誘脅,聽眾狎恰排浮萍。
黃衣道士亦講說,座下寥落如明星。
華山女兒家奉道,欲驅異教歸仙靈。
洗妝拭面著冠帔,白咽紅頰長眉青。
遂來升座演真訣,觀門不許人開扃。
不知誰人暗相報,訇然振動如雷霆。
掃除眾寺人跡絕,驊騮塞路連輜軒。
觀中人滿坐觀外,后至無地無由聽。
抽簪脫釧解環佩,堆金疊玉光青熒。
天門貴人傳詔召,六宮愿識師顏形。
玉皇頷首許歸去,乘龍駕鶴來青冥。
豪家少年豈知道,來繞百匝腳不停。
云窗霧閣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
仙梯難攀俗緣重,浪憑青鳥通丁寧。
秋懷
元好問〔金朝〕
涼葉蕭蕭散雨聲,虛堂淅淅掩霜清。
黃華自與西風約,白發先從遠客生。
吟似候蟲秋更苦,夢和寒鵲夜頻驚。
何時石嶺關山路,一望家山眼暫明?
訴衷情·秋情
吳文英〔宋代〕
片云載雨過江鷗。水色澹汀洲。小蓮玉慘紅怨,翠被又經秋。
涼意思,到南樓。小簾鉤。半窗燈暈,幾葉芭蕉,客夢床頭。